• 37阅读
  • 0回复

今日北疆——寻访丝绸古道北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6
第2版(经济)
专栏:

今日北疆
——寻访丝绸古道北路
本报记者 王谨
如果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推进了人类对地球陆地的开发的话,那么,横跨欧亚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则为促进当时地球上中西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作出了至今为人称道的卓越贡献。
打开古代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人们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从中国西安穿过河西走廊,进入敦煌继续向西穿行时,分成了南路、中路、北路等若干路线。
夏日8月,记者沿着丝绸古道的北路,探访了这里。
奎屯,新兴的城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驱车北行,过农垦新城石河子百余公里,就到了北疆新崛起的城市——奎屯。
奎屯,原名“哈拉苏”,哈萨克语为“清泉”,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经过整编后,正式产生了生产建设兵团;1957年3月,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开赴奎屯,他们在这儿建厂盖房,筑路架桥,打井修渠,植树造林。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使昔日的小村镇形成城市的雏形,拥有初具规模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商业贸易等行业。
1975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奎屯市,从此奎屯步入经济发展新时期。“六五”期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9%,5年翻了一番。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8亿元,国民收入1.35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仅次于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居全新疆的第三位。
而今的奎屯,是一个迷人的城,醉人的城。步入大街,你不仅可以闻到北疆瓜果的醉人香味,还可以看到一座座新崛起的被绿树掩映的新建筑。政府投资60万元建起的民族团结广场,白天鲜花绿树簇拥,晚间华灯辉映喷泉,成为市民们工余娱乐、消遣的好场所。
“奎屯近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北疆铁路的建设。我们应感谢铁路建设者。”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蓝瑞对记者说。“一旦北疆铁路与苏联接轨通车,这儿将成为欧亚钢铁‘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成为北疆的交通枢纽。”
自称是上海支边青年的“幸运儿”、正值中年的蓝瑞,是60年代从上海来到新疆的,现在正踌躇满志。我问他:“今后一旦有调回上海的机会,你愿意走吗?”“不愿意!”蓝瑞回答得斩钉截铁。“这儿不仅住房、工资优越于上海,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城市,我的事业在这儿。”
在霍尔果斯口岸
奔流不息的伊犁河,滋润着中苏两国的土地。在河的不远,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历史悠久。早在盛唐时期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北路的一个驿站,清代设为关卡,国民党时期一直延续下来。全国解放后的1 950年,中国政府正式建立了霍尔果斯口岸。1971年因故关闭,但一直保留着中苏海关和邮政往来。1983年11月16日,霍尔果斯口岸重新开放,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记者来到边防站联检厅,只见几十名来中国探亲、刚刚过境不久的苏联客人正陆续走出联检厅。他们大都泪流满面地与前来迎接他们的亲友们久久地拥抱。几十年骨肉分离,今日得以团聚,怎能不使人动容?!
口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李秘书告诉记者,这个口岸,是目前在新疆边境线上开辟的中苏两国人民往来的陆上通道,每年过往客人成倍地增长。除接待苏联客人外,还接待了17个国家的友人。仅1 987年,出入境客人达7000多人。
在边境线中国哨所,记者看到中国哨兵正在检查向中方运送货物的过往苏联卡车。李秘书说,霍尔果斯口岸重新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中国与苏联、东欧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年进出口货物总量达10万吨左右。今年1至7月份进出口货物已达9万吨。苏方出口的主要货物是钢材、水泥、玻璃、电冰箱等,中方出口的则主要是服装、毛毯和日用工业品。
“为什么只见苏联货车过境,而不见中国货车出境?”
“这正是目前双方不对等之处。按照延续至今的有关规定,苏联的货车可进入我们的口岸,而我们的货车却不能进入苏联境内,中国出口到苏联的物资,只运到中方外贸货场,然后由苏方来汽车运走。”李秘书说。
目前霍尔果斯尽管还不是一个市,但是随着中苏边境贸易的扩大,这个口岸的各项设施建设正在加快,一个市的雏形正在形成。
相聚在伊宁
伊宁,是丝绸古道北路通往阿拉木图的必经地。记者来伊宁市的第二天,还来不及领略市容的风采,东道主便邀请我去参观市属“汉宾果园”。
汉宾果园位于市郊,从市府大楼驱车到果园正好路过伊宁市的主要大街。从车窗向外看,大街两旁的建筑大都带有伊斯兰特色;当地人爱吃的馕和羊肉串铺,随处可见;街上过往的行人中,差不多一半以上穿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服装,给人的印象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城市。
汽车穿过街市不久,眼前出现一片辽阔的苹果林。已露出红脸的苹果收获在即。这就是要参观的汉宾果园。
参观之后,主人邀请我到园中小憩。好客的主人备有西瓜、葡萄、苹果和蟠桃。我和乡党委书记黄瑜边品尝边谈。
黄书记告诉记者,汉宾乡是多民族乡,以盛产伊犁苹果和葡萄而驰名中外。
一些穿民族服饰的男女村民在果园劳作后正走出来休息,他们的脸上大都透露出苹果般的红润。
“从他们的气色看,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记者说。
黄书记点了点头,并倾倒给我一系列对比数字:“1980年,全乡工农业总值407万元,人均收入只有184元,而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80万元,人均收入645元。”
恰好这天下午,有自治区领导人贾那布尔到这里视察,伊宁市群众文化馆的几位业余演员特地准备了节目赶到这里。她们听说记者从北京来,大方地围上来与记者交谈,并当场表演了多姿多彩的哈萨克舞蹈,真是“伊宁瓜果香,丝路舞姿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