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葡萄熟了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7
第1版(要闻)
专栏:

葡萄熟了的时候
本报记者 杨振武
9月的桑干河畔,葡萄到了成熟的季节。那平地撑起的一把把巨伞,绿叶掩映着一串串、一颗颗红的、紫的、白色的“珍珠”,璀璨夺目,煞是壮观。
我们沿着当年作家丁玲走过的路,来到河北涿鹿县温泉屯乡。这真是葡萄的世界,岗上坡下,村里村外,四处都散发着葡萄的甜香。乡党委书记王玉书告诉记者,温泉屯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以前,但大面积的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现在全乡已有1.5万亩葡萄,人均一亩半还多。
在杏园村不见尽头的葡萄园里,我们陶醉在丰收的景象中。那酷似奶牛乳头的牛奶葡萄,穗大粒重,一串足有两公斤重。而有着“北国明珠”之称的龙眼葡萄,红似玛瑙,晶莹剔透,更惹人喜爱。守园的韩老汉乐呵呵地说:“就照这长势,一亩摘3000公斤没问题。”
发葡萄财,是这几年桑干河畔农民的机遇。这里土质沙性,光照充分,很适宜葡萄的生长。就按一亩地2000公斤产量,其收入也远远超过一般粮农。所以,“万元户”在这里已平平常常。在红彤营村,我们看了村民郭喜福盖的二层小楼,那宽敞舒适,为许多来访者羡慕。据说,他就种二亩葡萄,不到4年时间便发了家。
不过,“葡萄之乡”也不尽是喜悦。种葡萄,除了需要栽培技术,还得有老天的帮忙。去年一场噼里啪啦的冰雹,就砸得一些果农好一阵落泪。还有,葡萄不易存放,弄不好就可能是一堆破烂。吉家营村一位老汉眉毛抖动着说:“别看我们挣了几个钱,可心操大了。今年老天帮了忙,谁知道销路会咋样呢?”这恐怕是果农们的普遍担心。
“每年这季节,也是乡干部们最忙的时候。”谈到葡萄的销路,王玉书也有一肚子感慨。他说,乡里就留一人值班,其他干部都外出联系销路去了。不过,这么大的产量,都销鲜果毕竟不是长法。听说县里已开始建果窖,搞葡萄的贮存保鲜,还办起一批以葡萄为原料的饮料厂、罐头厂,可望解决果农们的后顾之忧。
万亩葡萄园,牵动着县乡政府的心,更系着科技人员的情。陪同我们采访的县林业局副局长周国苓,是全县顶呱呱的“葡萄专家”。这些年,她走村串户,办班培训,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技术。她推广的用新法栽培葡萄,头年栽苗,二年放蔓,三年即可见果,而且增产一倍还多。难怪她走到哪里都倍受拥戴哩!
桑干河畔的葡萄熟了,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有喜悦,有担忧,更有一连串深深的思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