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让“隐性失业”显性化——四评优化劳动组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7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让“隐性失业”显性化
——四评优化劳动组合
江畅
优化劳动组合,把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推到人们面前:有些人被从劳动岗位上“组合”下来,暂时失业了。
这同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了矛盾。“社会主义不允许有失业”,这是多少年来的信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办法。这个办法,对社会安定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却使企业里形成了“几个萝卜一个坑”的人浮于事、效率很低的局面。一些人,形式上有岗位,实际上是“在职闲人”。全国工业企业里大量存在这类闲人,有的统计说是2000万,有的说是2500万。反正是个很吓人的数字。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隐性失业”:看来没有失业,实际上是“在职失业”,把失业隐藏在企业里面了。企业里有许多人没事儿干,上班聊天、打瞌睡、闭目养神、外出买菜,等等。
这种“隐性失业”,给人以“太平无事”的假象。实际上,从发展生产来看,它的危害很大。
危害之一,许多人不干活、少干活,却不少拿钱,“白吃社会主义”,这是造成一些企业效益低、甚至亏损的原因之一,因为隐性失业与失业不同,工资照发嘛。
危害之二,人浮于事,冗员甚多,企业难以改进管理。什么落实岗位责任,什么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人员过多的情况下,都难以真正实现。
危害之三,没有“砸掉饭碗”的危机感,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相当一些人的身子变懒了、思想变散了,总想“干活少少的,拿钱多多的”。勤劳的传统被破坏了。
通过优化组合,把“隐性失业”显性化,让富余的人下来,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弊端。有人还提出,目前,大多数企业,组合下来的人还是实行“厂内待业”;其实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允许劳动力在更大的范围更自由地流动,企业裁减下的人可以到社会上,由社会来重新安置失业人员。
失业,对于失业的个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对于失业这种现象,我们却应该作具体分析。在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的今天,加上我国人口那么多,要使每个人都充分就业,是难以做到的。用“隐性失业”办法来解决失业问题已证明不足取。另外,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必然随之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劳动力,不断地从某一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从某一行业转移到另一行业。在转移中,有些人要重新学习,有些人要等待重新安置。这是正常现象。再有,失业对于一些人是必不可少的带有苦涩味的教育。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今天,管理的权威不能建立在空想上。
总之,优化劳动组合已经在“隐性失业”显性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应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当然,配套的措施要随之跟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