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男女合演的成功之作——评越剧《乾嘉巨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7
第8版(副刊)
专栏:

男女合演的成功之作
——评越剧《乾嘉巨案》
刘厚生
越剧男女合演,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游击区里就有过尝试,解放初期在浙江、上海等地更开始有计划地实验。然而越剧观众多年习惯了女小生、女老生甚至女花脸,对男演员很少感情。记得上海越剧院自己培养的男演员第一次公演上台,一开口唱,观众就哄堂大笑,笑得男演员无地自容,情绪低落,步履真是艰难啊。
在漫长的道路上艰难行进,终于走出来了。浙江越剧院三团与首都舞台阔别多年,最近来京,一出手就是三台大戏:清代历史剧《乾嘉巨案》,唐代历史剧《柳玉娘》和现代戏《明月何时圆》,都是男女合演,气势不凡。我看了写乾隆嘉庆时期扳倒巨奸和珅的《乾嘉巨案》,首先觉得在男女合演上已经达到很成熟的程度了。这个戏男角色的人数和戏的份量远远超过女角色,但男演员们大都唱得好,演得好,演来个个都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观众也没有任何不自然不习惯的感觉,好像越剧从来就是如此的。这种局面的出现是越剧的一大胜利。
《乾嘉巨案》的成就如果仅仅停留在男女合演上,那还是不够的。因为观众对男演员看得顺眼不等于对整个戏的高度评价。我初听此剧剧名并知道是写扳倒和珅的故事,我估计是写高层政治斗争的戏,颇为担心是否能适应越剧观众。让我高兴的是名剧作家魏峨确实深通越剧三昧,他能把这样一场政治斗争同家庭伦理、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巧妙地糅在一起。从熟悉历史的观点来说,可能会觉得算不上严格的历史剧,虚构甚多,而且在政治斗争中和珅与嘉庆这两个人物都写得不充分,尤其是嘉庆。但从另一角度说,这个戏通过这场忠奸冲突,还确是写出了乾嘉“盛世”的一定的历史真实,写出了几个比较动人的形象。像上本弹劾和珅的御史吕凤台和他的儿子吕笙、儿媳郝玉梅以及他们的对立面——玉梅之父郝云士等,性格都相当鲜明。写吕凤台同郝云士亲如兄弟,结为亲家,最后却一个死心塌地投靠和珅,一个坚决同和珅斗争,九死不悔。这两家的错综的矛盾构成了全剧的主线,是有戏剧力量的。玉梅处在两家当中,是矛盾的焦点。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波动,终于舍弃邪恶的父亲,投奔正直的丈夫家,而且勇敢地代夫上殿告御状。情节的曲折更加强了全剧的戏剧性。这其中有一些细节不尽合理,但越剧的观众不计较这些。重要的是情感要真诚、浓郁,波涛起伏,要能够抒发观众心中的情愫,就是好戏。这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戏使我们明白应该怎样去争取观众。
观众们一定会注意到,这个戏演出时剧场效果最强烈的地方是刻画广兴、广泰这两个人物的场景。这两个人物先是义形于色地要上本奏参和珅,但当乾隆震怒时,立刻转而无耻吹捧和珅,最后一见和珅将倒,又马上变脸揭发。仅仅三场戏,两个现代“风派”人物的祖先便跃然台上。这是这个戏又一足以令今天观众会心的点睛之处。
越剧是有导演传统的。《乾嘉巨案》的成功又一次证明导演和导演艺术对于现代戏曲的重要作用。全剧在舞台调度上,在节奏掌握上,特别是主题表达上都相当流畅自然。情节上让玉梅一人留在殿上以及父女抢琴其实不尽可信,但导演方海如用较快较强的节奏、大幅度的动作和调动,使得全剧高潮迅速升起,冲淡了细节的漏洞,显示了导演的功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