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改革基建投资体制的成功尝试 仪征化纤公司借债建厂效益好 一期工程昨日通过国家验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8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基建投资体制的成功尝试
仪征化纤公司借债建厂效益好
一期工程昨日通过国家验收
本报仪征9月17日电 记者曹照琴、龚永泉报道:我国首次依靠借债集资兴建的大型化纤骨干企业——仪征化纤工业公司,一期工程今天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交付使用。参加验收的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认为:仪化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好、投资省。从1985年投料试车以来,经济效益显著。截至1987年底,创利税8.44亿元。这是我国改革基建投资体制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仪化工程是我国“六五”期间22个大型引进项目之一。工程设计包括三个主体涤纶生产厂及相应的辅助配套工程,年产涤纶纤维24万吨,聚酯切片25.2万吨。由于我国建设资金短缺,国家决定向国内外借债集资,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一期工程以涤纶一厂为主体,包括热电厂、动力厂、给排水厂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72.32万平方米,年产涤纶纤维12万吨,聚酯切片6.3万吨。总概算为10亿元,除前期国家拨款3亿元外,其余7亿元靠借款筹集。
借债建厂需承担风险。仪化公司的领导和工人首先进行了风险预测:负债经营,一天要付32万元的利息;如果工厂建成投产,一天则可赚回110万元。这不仅关系着还债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企业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风险、压力,变成了仪化17000多职工的共同责任。截至今年6月底,全公司已实现利税11.06亿元。
他们精打细算,实行分期建设,有效地控制了投资,避免了一次性投资过于集中而造成的负担增加等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