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热线·热点·热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8
第4版(体育)
专栏:奥运漫笔

热线·热点·热望
晨平
汉城奥运会开幕之日,本报奥运热线电话铃声不绝于耳。来话人遍及京城内外,行行业业,所述内容多与比赛、选手有关,也有一些电话虽不直接问比赛、谈选手,却都是由奥运会引出来的。比如,开幕式电视播出时间刚到,几个电话急急打来,反映北京左家庄、鼓楼一带的有些居民区停电,要求值班编辑代与供电局联系,及时供电,一饱眼福。
电话声声,表现了读者对这件体育盛事的关心,对中华健儿在强手如云、规模宏大的竞赛中是否有上好表演的关心,但又不仅如此,这分明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对现代文明的欣赏,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及中国在世界所占地位的关心。有一位读者询问,他能否自费去观看奥运比赛?这里姑且不论他自费去观看比赛的经济条件和现实可能,就这个问题本身,在封闭的年代有可能提出来吗?
“我愿将我获得的三级解放勋章赠给在汉城奥运会我国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这是吉林军区干部休养所的一位老战士传来的信息,以此表达他的心愿。当然,关切之心,激励之情,未必用赠送荣誉纪念章和其它物品的方式表达,但是,这个信息反映的确是大家对我国选手的热望,盼着他们为祖国升起五星红旗,盼着他们在体育这个窗口展现中华儿女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对出征的健儿来说,这或许有一点点压力,但也是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