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评中国足球队首场比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8
第4版(体育)
专栏:

评中国足球队首场比赛
初次参加世界性大赛的中国足球队,今天交出学费后,总算领教了足坛劲旅的高超之处,量出了短长。
记者认为,分析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这场比赛能否代表双方的真正水平,联邦德国队教练洛赫尔赛后说,中国队上个月5∶2胜了我们一支甲级队,今天我们也净胜3个球,运气不错。我对队员们的表现相当满意。中国队教练高丰文也说,中国队基本上打出了自己的特点和水平,但是某些时刻的表现和比分差距较大,是个遗憾。以此战为例寻找中国足球队现时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大概不致失之偏颇。
意识和经验——这是衡量运动员和球队是否成熟的重要方面。中国队教练高丰文认为,联邦德国队坚决向前插上的意识很值得学习。中国队所失的第一个球,一方面是中卫郭亿军处理球有问题,另外也与对方的积极冲抢有关。如果换成中国国内的球队或一般亚洲球队,恐怕就不会有所建树。
捕捉机会——往往是决定比赛大局的关键。联邦德国队所进的第二个球,11号米尔眼看球已接近底线,中国队贾秀全迫近干扰,当时的球速、位置似乎还不致造成直接威胁,但米尔正抓住稍纵即逝的射门机会,准确地把球打进大门。中国队马林、唐尧东的远射,柳海光、贾秀全的头攻,虽然射得不差,但都是在对方设好防线的情况下叩关。
技术和素质——到什么时候,踢足球没这两条也不行。中国队领队年维泗评论说,联邦德国选手的技术没有巴西人那么协调,但实实在在,低平球传得又快又硬,照样控制得住,带起球来一过就是两三个人。联邦德国队身高和体重也比中国队有优势,中卫身高1米90,块头大,但很灵活,头球把握很大,给中国队出了难题。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