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辞书出版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8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辞书出版的喜与忧
近几年来,每年平均有200多种辞书问世,其中既有《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一批代表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大型辞书,又推出了《宗教词典》、《法学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许多填补辞书出版空白的专科性辞书,还有多种少数民族辞典、外汉辞典和年鉴、手册、年表等各种工具书,并同海外合作出版了几十种辞书。全国除了现有的5家专业辞书出版社外,其余400多家出版社几乎都出了辞书。
然而,在辞书出版业中也出现了一种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急功近利现象:
一是抄袭拼凑,把别人的几本词典拼凑成自己的词典。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巢峰介绍,近年来发现有多种辞典直接抄自《辞海》,有些地方甚至抄得一字不漏。有时,被抄的辞典有错处,抄袭拼凑者也照般不误。二是只讲辞书出版的速度,不讲质量,为早日赚得利润,草率从事,出版的辞书错误百出。三是辞书的选题重复,争出能够赚钱的热门辞书。如成语辞典,全国各出版社就出了七八十种之多。
辞书出版业的这种急功近利现象已使辞书出版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一些辞书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一个“钱”字。出版界要讲经济效益,但出版辞书更要从文化积累的角度考虑,这是文化事业的基础工程,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集中体现。
(9月7日《文汇报》 张立行、金丹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