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优化组织人员结构 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北京市科研机构破“三铁”立“两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9
第1版(要闻)
专栏:

优化组织人员结构 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北京市科研机构破“三铁”立“两制”
本报讯 记者朱维群报道:北京市科研院所加紧推行以破“三铁”(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立“两制”(新的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优化组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具有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能力的新机制。今年以来市属83个科研院所中有26个通过优化组合建立了编余、编外制度,涉及职工8500人,约占全系统职工总数40%。今年内还有部分院所进行这项改革。
北京市科研院所几年来通过改革拨款制度、建立所长负责制、实行“三保一挂”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等给科研院所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市技术开发型院所事业费已减少60%。但是这些改革带来的压力还是集中在少数领导身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低效率状况仍很严重。实行优化组合就是要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和高效运转的组织结构,使每个人都感受到竞争压力,激发出更大的科研积极性。
各个科研院所的任务性质各异,北京市鼓励各院所根据实际抓准重点,制定措施,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各单位着重抓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组织结构,即根据科技成果商品化和技工贸一体化的要求调整精简内部机构,强化科研设计成套部门和市场经营部门。市食品研究所打破过去按学科专业划分研究室和上下“对口”设置职能科室的作法,设立了研究部、工程设计部、技术开发部、经营部和情报室,内部管理机构由15个减至10个,中层管理干部由26人减至16人。对各部既强调经济效益指标,也强调对全所共同基础承担的义务。内部结构理顺后运转加快,今年上半年全所“三保一挂”指标全部过半,其中技术性收入完成年计划的90%。
二、优化人员结构,即建立以选聘制、合同制为主要形式的用人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合理流动,造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新机制。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实行“自我推荐、群众评议、逐级聘用”办法,累计免去中层干部71人次,新提48人次,调整面占总数45.2%。今年对4个科室公开招标,通过平等竞争,原4名中层干部只有1名中标,其余3名是原来的普通干部、工人。这些措施打掉了“铁交椅”,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这个所实行全员逐级聘用和待分配制度后,劳动组织形成四个层次:由研究室、管理科室和中试、经营体系组成的主体层;由富余人员组建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公司;由编余人员组建的所内第三产业,以及待分配、待输出人员所在的所内劳务市场。各部门先后提出的待分配人员达263人次,任何人干不好都有下岗的危险。
三、建立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拉开收入差距,增加分配程序透明度。一些所将职工原有结构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只有在调离、退休时有用,而实际收入与全所效益、部门合同完成情况和本人表现挂钩,下岗人员酌情减发档案工资,直至只发基础工资。市食品研究所5个月来有37人次工资上浮,114人次下浮,所级领导因经营中发生问题曾3次下浮工资。
在社会人才流通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各院所编外人员基本上靠所内消化。各单位积极认真为这些职工安排多种就业渠道,并做好认真细致思想工作。有些职工在重新安排工作后成为业务骨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