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张胜兰和她的《忧愁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9
第3版(政文)
专栏:残疾人与社会征文

张胜兰和她的《忧愁河》
彭东海 李克菲
一部牵人心魂的《忧愁河》,使你名扬天下;然而,知道你是位四肢瘫痪的人却又很少很少。
你,张胜兰——空军某场站的“白衣天使”,此刻,就坐在我们面前,讲述着你那不幸的经历。
12年前。唐山大地的瞬间摇撼,把刚当了5天新娘的你,从洞房抬进了病房。医院的诊断书上写着:“第5、6颈椎外伤性骨折,胸部以下感觉功能完全丧失。”医生虽然把你从死神手中夺回,但没能保住你那双曾多次旋转在舞台上的脚和那双会描龙绘凤的手。
“我将坐着轮椅去走我漫长的生活之路——这突然降临的巨大不幸使我痛不欲生。眼泪从天明流到天黑,又从天黑流到天明”,你说,“我不能总靠流泪过日子,必须面对现实……”
你开始琢磨自己想做而又可以做的事。把笔捆在手指上练习写字。你每天练呵练,手指生疼,起泡、流血、成茧。到后来,你居然一分钟可以写出46个汉字!
你兴奋、激动。这时,《中国空军》杂志的编辑上门约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给我们写点小说。”你有些盲目地一口答应下来,但随即就陷入了迷茫和苦恼。因为你只是个初中生,虽然当战士、卫生员和护士时就喜欢看书,爱写点东西,并曾在空军报的一次征文活动中获得过一等奖,可写小说连做梦都没有想过,更何况这次是写长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描写景物,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等,你全然不知。创作长篇小说,谈何容易!光小说开头,你就写了4遍——写一遍,不满意;又写一遍,不理想;再写一遍,还是不成……
你开始责备自己太自信,情绪有些低沉。亲人们看在眼里,爸爸亲切地说:“写吧,地震时的情景我讲给你听。”当飞行团长的丈夫阎志国鼓励你:“写吧,飞行员的生活和有关的军事术语,我给你当参谋。”《中国空军》杂志的编辑更是一字一句地帮你修改,并决定拿出足够的篇幅连载你的作品。这些都给了你鼓舞,给了你力量。
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小说终于在1987年第1期的《中国空军》上开始连载了。它讲述了一个在地震中不幸致残的飞行员的妻子,用惊人的毅力同伤痛作斗争,顽强生活的故事。
写作是艰苦的,而连载作品又受时间限制,必须按时交稿。你除了身有残疾,还患有心脏病,又是初学写作,困难可想而知。你却说:“既然写了,就要写好。不能让编辑和读者失望。”
你真的如愿了。去年10月,《中国空军》在读者中搞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证明,你的《忧愁河》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篇目之一。有的人漏看了一期,过后也要想方设法找来补读。这消息使你受到鼓舞,也令你激动不已。是的,唐山地震给你带来了不幸,然而,正是这不幸才促使你拚搏,使你耕耘,使你收获。这使我们想起了你小说题记中的话:“世上有多少条忧愁河,就有多少支欢乐的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