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孝顺的厨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19
第8版(副刊)
专栏:

孝顺的厨子
杨绛
语文的区别,常成为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隔阂。语言文字的隔阂可由翻译打通,例如西班牙语的文学名著《堂吉诃德》译成中文,就能供我们中国人欣赏领略。好比“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人我之“所共适”。这里的“人”指西班牙语言的人,“我”指同说汉语的咱们自己人。台湾和大陆相隔一个海峡,两岸都是一家,无分彼此,何妨“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呢!
翻译是一项苦差使,我曾比之于“一仆二主”。译者同时得伺候两个主子。一个洋主子是原文作品。原文的一句句、一字字都要求依顺,不容违拗,也不得敷衍了事。另一个主子是本国译本的读者。他们要求看到原作的本来面貌,却又得依顺他们的语文习惯。我作为译者,对“洋主子”尽责,只是为了对本国读者尽忠。我对自己译本的读者,恰如俗语所称“孝顺的厨子”,主人越吃得多,或者吃的主人越多,我就越发称心惬意,觉得苦差没有白当,辛苦一场也是值得。现在台湾联经出版公司要出版拙译《堂吉诃德》的精印本,我有缘能为台湾读者当“孝顺厨子”,真是由衷喜悦。(按:这是本文作者为台湾版《堂吉诃德》所写的前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