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奖金刺激与失业危机互补互济 芙蓉宾馆不养懒汉顾客盈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奖金刺激与失业危机互补互济
芙蓉宾馆不养懒汉顾客盈门
本报讯 记者董焕亮报道:北京印染厂开办的芙蓉宾馆,实行“危机型”管理,职工们自觉地遵章守纪,满面春风,热情待客,做到宾至如归。无论春夏秋冬,客房住用率达到98%以上,成为北京市旅游定点宾馆中的佼佼者。
“什么是‘危机型’管理呢?”厂长徐孝纯说:“‘危机型’管理是以失去职业或职务作为激励机制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对于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它更优于以奖金刺激为主要手段的‘刺激型’管理。”1986年初,芙蓉宾馆营业初期,也是采取“刺激型”管理,服务员纪律松弛,对顾客态度生硬,经常扎堆聊天。
徐孝纯责令宾馆经理进行整顿,大会动员,小组讨论,组织参观别的宾馆,请人来做示范表演……统统只“雨过地皮湿”,不久又一切照旧。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激励职工奋发有为的机制?徐孝纯苦思三天,令出法随,与职工一一签订合同,能够尽职尽责的拿高于工厂职工收入15%—20%的工资,严重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即行解雇。
打破“铁饭碗”,在芙蓉宾馆动了真格的。开业第3个月初,他们便将服务态度差的6名职工辞退。这一举,立时见效:宾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客房住用率直线上升。
宾馆门口,服务员的职责非常简单,顾客来了给拉开大门,顾客走了关门。活虽不难,标准严格,两个小青年几个月干下来不耐烦了,偶尔找别人聊聊天,怠慢了顾客。于是,被除名。眼下的开门小伙,已换到第三茬了。
徐孝纯的一位相处20多年的邻居,在宾馆当服务员。有一回,一个外宾把旅行箱放在住室门口,请他照看一下。他没听懂,却答“OK”,随即把箱子搬到宾馆门前,被另一组旅行团带到大都饭店。这下捅了马蜂窝!外宾光火,找寻费劲,最后没有二话:辞退。
这个宾馆现有178名工作人员。开业两年多,已辞退过80多名职工,连经理都已撤换了3个。不养懒汉的结果使宾馆服务员站是站样,坐是坐样;服务员随叫随到。
1987年,这个宾馆盈利近100万元。今年1至7月,盈利75.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