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富摆阔”和“穷大方”——北戴河、兴城清理楼堂馆所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富摆阔”和“穷大方”
——北戴河、兴城清理楼堂馆所采访记
新华社记者 徐克洪
在北戴河和兴城兴建休养所、疗养院的许多单位是国内响当当的“富裕户”,他们盖起房子来似乎不计工本。
北戴河东山附近冶金部疗养院中有一个新修起来的园子,名“院中园”。这个模仿颐和园内谐趣园风格的小庭院是专请北京市的古建公司修建的,占了四五亩地,投资60多万元。园中最大的建筑物是一座高耸的楼阁,同其它几间房子均用回廊连通,雕梁画栋,琉璃瓦盖顶,同脚下的大海相映衬,又颇有些“望海楼”的风范。楼阁上目前还空空如也,据说以后准备改一下搞成书画室和舞厅。记者去看时,园中和园侧空地又在开挖,要灌上水养鱼。当然,也是一景。
对这个只具观赏性的庭院,各方褒贬不一,有人连连称好;也有人认为过于奢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拿出这么多钱盖这样一个园子,没有点儿气魄和决心是拍不了板的。
还有一些现代式的“豪华”疗养院。如兴城海滨的原国家机械委盖的11层高级疗养楼,人们乍一看,会疑心是北京的长城饭店或西苑饭店搬到这里来了。
而且,这些用钱堆出来的“豪华”实在只是供人在盛夏时玩赏那么两三个月,到了一年中的其他三个季节时,便只能空度日月了,利用率相当的低。这难道不值得建造者认真地推敲一番吗?
还有一些单位,是清水衙门,被认为是“穷”得响当当。可在建疗养院一类的事情上,他们却出手不凡。
兴城兴海北路中段,有一块方圆50亩大小的土地。虽说这里目前只有30根打入地下的水泥基础桩和一个孤零零立在一边的小配电房,满目疮痍,一片荒草。可这里已花去了75万元资金。
这是辽宁省文化厅1984年准备建疗养院时征的一块地。在搞好了三通一平,打了一个主楼基础后,不知何故,于1985年10月弃之不要了。
说法不一:有的说因为这块地离海滨浴场远了点儿;有的说是钱不够了。不管怎么说,这地一扔就是3年,我们去看时,依然荒在那儿。
省文化厅这个项目是集资搞起来的。有北京的部属单位,省直单位和兴城周围7个县参加集资,钱来得不容易,可说是勒紧裤带勒出来的项目。据说集资时某文物商店摊到的15000 元实在拿不出,只好用一辆破汽车顶账;据说省文化厅所属图书馆至今还挤在原来张作霖的旧居里面,条件极为简陋。可在这里,75万元就这样扔了。
在紧挨海滨浴场的黄金地段,一栋10层左右的高层疗养院主楼主体已基本完工,今年年底便可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又是辽宁省文化厅。投资:250万元,据说还可能超预算20万元左右。资金来源:自筹,集资。从条件上说,这里当然比原来的那50亩地要好得多,不然怎么舍得牺牲那勒裤带集来的75万元和50亩地呢!不可思议?这却是现实,叫人不知说什么好的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