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兰卡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0
第6版(国际)
专栏:

兰卡纪事
史宗星
飞机在湛蓝的印度洋上空飞行,一片绿色突然闯进视野。远看,像是一片碧绿的海涛;待飞近时,才看清是个浓绿的海岛。旅客们争相凭窗眺望,脸上露出欣喜之情。我也不由自主地赞叹:“啊,真美!”
多像一颗绿宝石
这就是斯里兰卡,一个令游人向往的地方。
首都科伦坡,多姿多彩,到处是绿树、草地和鲜花。这里既有金碧辉煌的佛庙,也有洋溢现代气息的高层建筑。城市西侧紧靠碧蓝无边的大海,漫步街头,可见烟波浩荡,白浪无边。加上温柔湿润的海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从科伦坡出发,我们先沿着南部海岸作了个弧形的旅行,后又横跨中部山区。旅程千余公里,一路洒满绿荫。那郁葱葱的椰林,密麻麻的橡胶园,绿油油的稻田,还有那遍布丘陵山坡的茶园。有人说,斯里兰卡全国是用绿色绘成的,这并不过分。绿色,给斯里兰卡增添了奇特的美感与诗意;绿色,是斯里兰卡人民的生命之泉。岛上的三大名产——茶叶、橡胶和椰子——无不与这浓重的绿色紧密相关。
大自然赐给这个岛国以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岛上的人民并没有躺在自然的恩赐上睡大觉,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将这颗“绿宝石”雕琢得更加光彩。
我们访问了南部的金河沿岸。一项规模不小的抗涝防洪工程已在那里完工。但见河两岸新辟了一片片稻田,禾苗葱绿,长势喜人。在中部地区的马哈韦利河水利工程工地上,我们看到了另一幅壮观景象:波尔格拉大水坝巍然屹立,一座发电能力为40万千瓦的水电站隆隆运转。然而这项工程还仅仅是个开头,按照总体规划,将再建4座大坝,总发电能力将达到600万千瓦,能引水灌溉90万英亩农田。
1978年发起的经济改革,给这个岛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改革被称作“仿效新加坡的试验”,内容主要是开放门户,引进外资,放宽进出口限制,鼓励兴办私人企业。改革已经取得成果。一个自由贸易区已在科伦坡附近建立起来,数十家合资和外国独资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在科伦坡繁华的商业区,商店里摆着各种进口电器、花色艳丽的纺织品和琳琅满目的日用品。人们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样繁荣的市场景象,在改革前不曾有过。陪同我们的外交部新闻司长说,如果不是种族冲突引起的政局动荡,改革的成果可能还要更大呢!
“我们是好朋友”
在斯里兰卡总统的办公室里,我们同贾亚瓦德纳总统有过一次简短但却令人难忘的会见。总统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而又慈祥。同我们一一握手后,大家坐下亲切交谈。他对斯中关系评价很高,称两国人民是“好朋友”。总统说,“斯中两国已有15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这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早在古代,两国就开始了贸易往来。斯里兰卡商船去过你们中国;中国商船也来过我们这里。斯里兰卡人都熟悉中国晋代的法显高僧……”
之后一天,我们来到中部地区的阿努拉达普拉古城,拜访了一座名叫“无畏寺”的佛庙。这就是法显曾居住过两个春秋的地方。公元410年,他为取经而飘洋过海来到这里。后来他在《佛国记》中写道,他从这里取得佛经数部,“此悉为汉土所无”。为纪念这位沟通斯中两国文化的名僧,“无畏寺”附近的一个村庄已被斯里兰卡政府命名为“法显村”。
在科伦坡的一座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古碑,人称“郑和碑”,是中国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途经该岛时留下的纪念物。碑端刻着一对飞龙浮雕,用汉文写就的碑文陈述了大明皇帝派遣郑和出使兰卡岛、祈求佛祖保佑的心愿。这块碑石是1911年在南部海滨发现的,被当地人视为珍品。
如果说“无畏寺”和“郑和碑”是古代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屹立在科伦坡市区的“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则是当代两国友谊的象征。这座洁白的八角形宏伟建筑,用42根高24米的玉柱擎起宽大的挑檐,构成新颖独特的造型。这是已故周恩来总理1964年第二次访问斯里兰卡时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赠送给斯里兰卡的礼物。在大厦内一间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幅照片,展现了周总理在岛国受到盛大、隆重欢迎的情景。
在结束短暂旅行乘飞机离开斯里兰卡时,我们又一次从空中欣赏了这个岛国的美姿。它,越看越像一颗闪光的“绿宝石”——放射着斯里兰卡人民的智慧之光,也闪耀着斯中友谊的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