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荆楚奇卉又一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荆楚奇卉又一枝
  吴毓华
荆州花鼓戏《向老三招婿》,像一首田园诗,一幅风情画,在活脱明快的喜剧气氛中,洋溢着江汉平原清新浓郁的沃野芬芳。然而它又不同于庸常的风情喜剧,在剧中的形象、情节、结构中含孕的厚重意蕴,是一部有特色戏曲现代戏。
《向老三招婿》主人公向老三,性格古怪倔强。他为爱女择婿的标准有悖于常理。城里上班的、家资丰厚的、精于务农的、有文化技术的青年伢子,全不中意,偏偏要找一个没文化的会剃头理发的手艺人。这种选婿要求,自然与女儿荷香的恋爱追求相逆,迫使荷香和对象长青不得不假意周旋,由此产生一串波澜多姿、谐趣横生的喜剧冲突。
向老三的这个古怪标准,使观众惊诧莫名,却是剧作家揭示主人公内心的一个契机。沿着这个古怪标准,观众逐渐看到了向老三的心灵深处有着一种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在传统的农民意识的厚重的心理基础上,亲身经历过的十年浩劫,目睹了难以适应的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尤其是荷香亲生父母的悲惨遭遇,使向老三淡漠了农民对土地的天然情感,改变了原来的“人从书里乖”的信念,接受了“读书无用论”的偏见,认准了“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手艺总是车不掉的”,唯有手艺人才能适应那种多变的政治气候,维持起码的生存条件,求得最低水平的温饱。这种畸形变态的心理,是那个特定的年代所造就出来的特定的社会观念和心理,是种种复杂的重大历史因素对质朴的农民心理的灼伤、扭曲和积淀,因而具有较大的顽固性,构成向老三倔强性格的主要心理根据。这种被灼伤的心理,被扭曲的价值观,从向老三最关心的事情,即爱女的婚事上集中地表现出来,他对女儿的挚爱,带着深深的凄伤。但是,这种畸形的爱,与改革开放时期变化发展的生活形成极大的反差,使他不能不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心理。《向》剧第六场结尾一段形象地表现出他的这种心态。在他盛怒中赶走女婿,犟到不尽人情的时候,他孑然一身,呆立田畔,兀然而生一种孤独感。幕后高昂的龙舟号子,像时代的节奏敲打着他的心门,撼动他的信念,使他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之中。
《向》剧的作者着眼于经过十年浩劫之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心理特征的变化,通过向老三这个形象,真实地向人们揭示出,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这种心态使人们在新的生活逻辑面前出现困惑,成为“四化”建设的重大的心理阻力。《向》剧所含蕴的这种丰富的深刻内容,构成剧作所具有的厚重的意蕴。
剧作对向老三的塑造,着意于性格的刻画。然而作家的功力不在于把他的倔强看成一种先期既定的性格特征,然后让人物根据性格行动,使人物的行动仅仅成为性格的派生物。恰恰相反,作家在动态地观察人物,从人物的行为系列下笔,这些行为融入了性格因素,更着眼于人物的社会地位、年龄、地域风情,尤其是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的环境,正是这些因素对人物的影响大于性格对他的制约。向老三的倔强,更主要的是来自于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一旦这促使他倔强的因素消溶,他的犟脾气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是《向》剧取得的又一个成功。扮演向老三的演员赵东汉,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和体现,增加了形象的生命力,使向老三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更为丰沛浑融,血肉饱满,带着独特的艺术风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