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团结求实奋进——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3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团结求实奋进
  ——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
玫瑰花盛开,“凤凰城”欢腾,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喜庆日子来到了。我们谨向宁夏的回族和其他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及驻宁夏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全体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祖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回族是一个重要成员。在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革命历史中,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回族人民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今天,在向四化进军的宏大队伍中,回族人民也是一支作出重要贡献的方队。宁夏是回族人民集中聚居的地区之一。30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自治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给宁夏人民带来了利益,也给改变那些至今仍然比较贫困地区的面貌带来了希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整个国家不改革开放,没有出路;各个民族不改革开放,不能发展。近10年来宁夏前进的步子比较大,最根本的就是因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打破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和经济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为振兴宁夏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在改革开放的总题目下,每个地方都可以做出各有特点的好文章。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更可以在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创造性地实行改革开放方面大做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不排斥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还要提倡和鼓励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发挥得越好、越充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越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现在的问题不是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发挥得太多了,而是发挥得还很不够。要进一步打破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旧模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大力提倡各地发扬求实作风,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突出特色、发挥特色,首先要认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宁夏的党政领导同志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宁夏区情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内陆地区同沿海地区不同,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同非民族自治地区不同,宁夏又与其他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同,即使在宁夏区内,干旱缺水的西海固地区与沟渠纵横的宁夏平原也不同。如果照搬外地经验,套用一个模式,势必作茧自缚。制胜之道在于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宁夏的面积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发展经济有独特的优势。“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较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是发展农林牧业和其他产业的有利条件。悠久的历史,富有民族特色的文物古迹和现代人文景观,驰名中外的红黄蓝白黑“五宝”(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更增加了宁夏的魅力。当然,宁夏也有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千方百计,艰苦努力。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兄弟民族的亲密团结,是民族地区繁荣兴旺的基本保证。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回族、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平等和睦相处。自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民族团结又有新的发展。一大批政治思想好、热爱祖国、密切联系本民族群众、有文化、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陆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更好地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宁夏的繁荣提供了切实的保证。宁夏各级政府要大力培养当地民族干部,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民族干部的积极性,继续发扬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和发展区内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为加速自治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当前,我国面临着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这副重担同样落在宁夏各族人民的肩上。我们相信,勤劳、勇敢、智慧的宁夏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发扬当年红军长缨在手,敢缚苍龙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斩关夺隘,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