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未来研究与“全球学”的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3
第5版(理论)
专栏:

  未来研究与“全球学”的崛起
  沈恒炎
最近,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十届世界大会在我国举行。来自世界40个国家的400多位学者、专家聚集北京,与我国科学工作者共同讨论世界未来的发展问题。
新兴学科——“全球学”的崛起
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新技术革命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科技领域出现了崭新的景象。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生产的工艺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直接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物化知识的职能来代替人,使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质变,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转变为主要负责控制生产。体力劳动的比例减少,脑力劳动增加,社会劳动不断智力化;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不少消极现象,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出现了西方所谓的“生态危机”,加上人口爆炸、粮食短缺以及其它的社会问题,从而给人类社会的发展笼罩了一层阴影,构成了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的威胁。
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针对这些问题,向世界各国提出了警告,以促进公众对当前全球性的危机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依存关系的了解,因而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社会学家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研究。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全球学,便在70年代应运而生。
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那些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对今天,而且对子孙后代都至关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性的协作,也就是说,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共同负起责任来。如人口爆炸、生态危机、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不进行真正世界性协作,就不可能得到很好解决。
全球学以全球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科学的方法为研究手段。由于这门学科与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休戚相关,同时又与广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因此被看成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较高层次上的结合。近年来,全球学研究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尽管对这一学科的名称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都投入对全球性问题的研究。
人类的困境与“全球学”研究
罗马俱乐部前主席A·佩切伊把当前世界出现的严重病态和人类系统的失调称为“人类的困境”。如:失去控制的人口增长,社会的不公正,普遍的贫困,失业,通货膨胀,能源危机,文盲和不合乎时代的教育,青年的反叛、异化、犯罪和吸毒,愚蠢的核军备,政治的腐败,官僚主义,环境的恶化,道德价值的下降,信念的消失,等等。在这些问题中,要确定单个的问题并提出单个的解决办法是困难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总问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由许多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既有平行的关系,又有上下联系的关系,同时又有互相交叉的关系。只有对这些联系进行考察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例如世界是由地球上所有国家组成的,其中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发达的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些国家所以贫困,除了其本身的原因(政体、资源贫乏、政治腐败等)外,也有外在的原因(殖民者的榨取、外国资本的剥削等),如此等等。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全球问题进行研究,既不会忽视任何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能从外部世界广泛领域考察问题,就可以得到较为正确的结论。
全人类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们紧密相联,彼此相互作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与解决粮食问题以及克服落后、贫穷的根本措施有着密切的联系。离开广泛有效的生态政策,就不可能克服人对于自然环境日益变化着的条件的适应的困难。所有这些问题的联系是很明显的,这反映了世界上经济、政治、社会关系之间急剧增长了的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的“限度”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也不是没有限度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皮特·西沃滋等人在《探索未来的危机》一文中指出:过去产生的许多问题往往认为可由技术来解决,现在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单靠技术就可以解决的。他说:人类活动的环境日益扩大,无法更新的资源日渐减少,贫富之间的差别日益增大,全人类的活动日益趋向于工业化和技术化,资本生产率不断下降,失业与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日益增多……等等。一言以蔽之,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限,就必须不断设法应付自己所造成的技术环境。这些都是带有全国甚至全球性的问题,有些问题目前尚不明显,因而还未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有可能发展成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社会危机。
英国M·佩鲁茨在《科学的未来如何?》一文中说:从全球看,未来的前景更为暗淡。一方面是人口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市场粮食销售状况所显示出的粮食的短缺。事情正变得越来越清楚:科学这一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指望它无限制地带给我们更高的农业生产率、更充足的能源和更好的药物。我们必须学会最有效地利用科学已经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学会采用危险性小的方法去获得科学的利益。
科技的运用是有限度的。如果盲目地依赖于科技和新的发明,就可能产生一种危险的副作用,例如使用廉价化肥是引起农业生产革命的一个因素,但流入河里的硝酸盐等化学物却是造成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不仅如此,长期使用化肥不当,还可能造成土地板结,不再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因此,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控制技术的盲目运用,加强科学评估,以达到指导发明和革新的目的。
积极开展“全球学”的研究
近年来,全球大气和气候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于大气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受到影响,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据报道,目前全世界的工厂和电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50多亿吨。在下一个世纪前50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增加,将使地球温度升高,导致极地冰雪融化,使海洋平面升高,因而给全球气候、农业生产、土壤等带来影响。
澳大利亚环境保护人员研究证明,近年来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逐渐变得稀薄,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增加,地球上的生物将因此受到影响。现在南极带上空的臭氧层比1975年时稀薄了30%—40%。就澳大利亚来说,紫外线对地球辐射的增加,已经造成一些海洋生物的绝种和谷物的歉收。尤其是在被称为“阳光州”的昆士兰州,因患皮肤癌而丧生的人数比例已居世界之冠,预计在未来20至30年内,该州死于皮肤癌的人将会更多。专家们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地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面积正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森林面积减少的严重后果将使一些地区沙漠化,农业减产,淡水减少。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7年6月22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澳大利亚政府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有21万平方公里土地变为荒地,不宜耕作,另有6万平方公里土地变成沙漠,每年因风沙造成的损失达260亿美元。
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灌溉不当导致水的含盐度增高,工业废水的污染,使世界水资源的质量严重变坏。国际供水协会发言人1982年10月26日在维也纳说:在全世界因与饮用了污染的水有关而死亡的,每天约有三万人左右,每年有一千多万人。
保护生态循环系统,使之处于健全的状态,是每一个决策人员、科学工作者、经济工作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必须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待宏观世界(宇宙、社会)和微观世界(人)的相互关系。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不要轻易改变生态环境。同时,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节省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净化环境。否则,随意改变生态环境,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节制,必然要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加强生态环境的研究关系到人类社会的今后发展,它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都有直接的联系。面对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各国的生态学研究正从区域或个体的小生态日益向全球性的大生态过渡。例如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社会的后果,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增长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等等。在研究大生态意识的影响下,出现了如生态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美学、环境生物学等新兴学科。这些学科的建立,在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问题,过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有些农村环境污染严重;有些地区滥伐森林,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如不及早注意和改变,危害将会逐年增加,后果不堪设想。
应当看到,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只要真正重视起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有关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先进经验,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就能够迅速改变目前的面貌。更需注意的是,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我国生态环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将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实际上也是为改善全球大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树立起“全球意识”,积极开展“全球学”的研究,为建立幸福、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