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建立“会议学”刍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3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建立“会议学”刍议
  陈俊明
“开会”这玩意儿,天晓得是啥时辰登临历史舞台的,自然更弄不清“专利权”何属。
看这简化了的“会”字儿,不多不少,正好是一“人”一“云”组成,开起会来,若一人在那里“云”,众人在那里听,这种会当是“报告会”之类。更多的会,则是多人在那里“云”,只不过有些人是“云心中所想云”,另一些人则是在那里“人云亦云”罢了。此类会,大概属“座谈会”、“碰头会”、“讨论会”之类。
倘要笼而统之,一般的“开会”,不过也就“一人云,众人听”和“众人云,众人听”两类。然凡事一笼而统之,往往就会大而化之。其实“开”起这种“会”来,那是很有“看头”的:一个人在那里口沫子乱飞地“云”,众人在底下或打瞌睡,或竖菩萨,或打毛线,或看小人书,或打情骂俏……。还有一类“会”,开起来不仅有“看头”,而且还有“搞头”,开时你“云”与不“云”、如何之“云”,全无干系,“会”后必有爽口的、悦目的和装包包的,故参加者各位,完全可以并且就正是“会翁之意不在开”。这类会,各位当是见过不少。也许你本人就“开”过,你感觉如何?
老百姓的口头文学,往往是生动、尖锐而失之全面,如曰:“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说“国民党税多”,那是事实。从解放前过来的人,都知道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北京的历史博物馆内,如今还有一则当年百姓的怨言:“自古未闻尿收税,而今只剩屁无捐”,其情其景,淋漓尽致也。至于说“共产党会多”,那就要具体分析分析了。“文革”中的会是肯定多的,那会儿“批判会”、“斗争会”、“学习会”……搞得不歇气,再加上其他一些必开之会或可开可不开之会,日子没有个空闲。所以流沙河先生要对台湾来的皮介行说,大陆之所以人人会说(这是皮先生所提疑问),是因大陆会多,而每每开会,又要人人“拿话来说”,几番“锻炼”表态,“话盲”不亦尽扫乎?其实,那年月的“话”,并非由衷之言。如某地某次妻子揭发批判丈夫的会,做妻子的“批判”完毕,振臂高呼“坚决同你离婚!”的口号,数千人之听众竟也一齐振臂高呼:“坚决同你离婚!”这不是最最“正宗”的“言不由衷”或“人云亦云”么?!
“文革”那页翻过去了,现如今之“会风”自然是好多了,也应该好多了,然“会”之数量毕竟还是太多。多余之会,往往是时间、财力、人力、物力的空耗,甚至还凭空生出些麻烦事儿来。
如今新创学科林林总总,是否该新立一个“会议学”呢?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学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