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中国台北选手表现面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4
第4版(体育)
专栏:

  中国台北选手表现面面观
自本届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已先后夺得两枚金牌和三枚铜牌。不过,这些赫赫战绩都得之于表演项目跆拳道,而在其它赛场,却连遭挫折,难如人意。如实力雄厚的棒球队,首战出人意料地负于荷兰队,再战,苦拚日本队,又以一分之差败北,失去了小组出线权。
面对这忧喜并至的局面,云集在汉城的台湾体育界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沉默者少而议论者众。记者在赛场内外多有所闻,但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两类意见。
一类意见认为,本届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所有体育强国的大碰撞,精英毕至,强手如云,竞争之激烈,水平之高超,实非以往大赛可比拟,难为局外者所想象。22日,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同情运动员,尤其同情偶然失误的高水平选手。他们的成长都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努力,可最后,却要在赛场上的瞬息万变之刻,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的压力作总‘结算’。稍有差错,多年的汗水便统统付诸东流。这种滋味作为观众是难以体验的。我们要求选手上场时保持平常心,首先要注重赛前训练的心理疏导。这方面,体育发达国家已有先进方法,可我们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另一类意见则多是“恨铁不成钢”之论。如台湾民生报的记者在评述中国台北棒球队失利之因的文章中写道:“这场比赛,可以说是败在日本队中岛辉士手中,也可以说是败在本队投捕手配合(失误)上。”
一些更激动的人则借点评赛事中的“败笔”,大抖其背后原因。一位教练埋怨当局把竞技体育混同于健身运动,指导无方。
尽管这两类意见,观点相左,但谈到台湾体育运动前景时,无论是中国台北代表团成员,还是来此采访的台湾体育记者都认为,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的增多,无疑将有助于台湾体育运动的更快发展。
本报记者 缪鲁
(本报汉城9月2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