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阅读
  • 0回复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令人乐观”——访西方货币学派领袖米尔顿·弗里德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4
第7版(国际)
专栏:人物专访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令人乐观”
  ——访西方货币学派领袖米尔顿·弗里德曼
  本报记者 张亮
1988年9月20日,钓鱼台国宾馆里,一位身材显得有点矮小,白发苍苍、衣着随便的美国人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与记者侃侃而谈。他热情、谦和、思路敏捷。他就是西方大名鼎鼎的货币主义学派领袖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今年已76岁。正因他是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有人把货币主义称为“弗里德曼主义”。80年代,他的货币主义学说对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决策产生很大影响。他有许多重要论著,如《消费作用理论》、《价格理论》和《自由选择》等。
由于他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与货币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以及对经济稳定政策的复杂性问题的论证,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近30年,直至1977年退休。现在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在经济学术界仍然十分活跃,从未间断过研究工作。弗里德曼还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是里根总统的非官方经济顾问之一,经常为里根出谋划策,其中有的建议被采纳,有的则未被接受。
我们的话题首先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起。弗里德曼认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受过去10—15年中经济思想所发生的变化支配。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更加强调自由市场、私人企业、个人创造精神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对此,他称之为经济思想变化的“第三次浪潮”。而这个浪潮不仅席卷西方,而且已波及苏联、东欧和中国。根据前两次浪潮的规律,他得出结论,经济思想变化的“第三次浪潮”也将持续大约100年,而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弗里德曼预测,从长远来看,如果这一进程不被世界大战所破坏,世界各国都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的机会。当然,也会有“起落”,但总的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当前,美苏关系有所缓和,地区冲突趋向和平解决。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大多数国家正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可以说,世界正进入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
对于当前出现的经济和贸易地区化问题,如计划1992年建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统一大市场、加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圈”构想,弗里德曼认为这些现象“利弊参半”。一方面,它可以在某一地区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但另一方面必然对外部采取贸易限制。他说,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受到企业和商界这些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他非常遗憾地说,200年来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支持自由贸易,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实行自由贸易。对企业来说,保护主义措施有利也有害。“利是有形的,害是无形的,实际上是害大于利”。弗里德曼对美国的新贸易法持强烈的否定态度,认为它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法律。但他也指出,如果总统能“正确地”执行这项法律,其危害会少一些。他竭力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贸易自由化,而不是地区性或双边贸易自由化,因为这样一来世界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弗里德曼不认为西方经济有周期性规律,但它认为有“起落”,不可能“走直线”。“落”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和政府政策失误所致。美国的这次经济复苏是战后和平时期最长的一次,其3个主要因素是:一、1981年减税和1986年税制改革,刺激了私人和企业开办新厂、谋求新发展的积极性。二、货币政策适当,通货膨胀因而大大降低,出现了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三、几年来没有发生像1973年“石油危机”那样的“坏事情”。他估计,美国经济复苏还可持续一段时间,但“落”是肯定的,也许在一两年内发生“轻微衰退”,但不会发生有些人所说的“大萧条”。
弗里德曼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次是他第二次来华访问,先后应邀在上海和北京作了两次学术报告,并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接见。在报告会上,他就如何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企业效益、发展商品经济等问题谈了他的看法和建议。
弗里德曼高度评价中国10年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并希望中国经济改革获得成功。
一个小时的交谈不知不觉过去了。
告辞前,他希望通过人民日报向读者转达几句话:
今日中国充满着希望和机会,同时中国又面临着挑战。中国应注意的主要是将现行政策延续下去,争取机会、避免障碍,不要中途而废。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