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轻松有趣 愉悦心灵——轻歌剧《小巷歌声》观后杂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4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轻松有趣 愉悦心灵
——轻歌剧《小巷歌声》观后杂说
  居其宏
一个时期来,就歌剧领域而论,由于长期囿于单一的美学观和功能观、风格观,当代歌剧创作在题材体裁风格形态诸方面总是显得过于沉重严肃呆板,总是那副苦着脸沉思的面孔。其实,歌剧美(一切艺术美亦然)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自由的象征,是心灵的游戏;歌剧艺术对于人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的精神调节阀。人的精神追求领域是无限多样的。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生活的负担本来就极为沉重,活着已经很累了,他们走进歌剧剧场的一个极正当的原因,是期盼从中寻求解脱与慰藉,寻求那种超越现实人生的自由和梦幻的满足。
湖南省株洲市歌舞剧团创作演出的八场轻歌剧《小巷歌声》(杨梁斌编剧,李执中作曲)就是一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心灵游戏。主题是积极而有趣的,情节却十分简单而平凡,既非重大题材又无深刻寓意,无非是一群待业青年闲得发慌,自发组织“小巷乐团”折腾流行歌和迪斯科,结果是爱情、艺术、职业三丰收——皆大欢喜,如此而已。
很显然,这样的主题和情节便从总体上决定了这部歌剧的风格和基调必然是一种轻松有趣的娱乐性演出。从剧场的实际效果看,剧作家和作曲家对自己的创作使命的把握是准确的,他们对轻歌剧(或称音乐剧)总体风格的驾驭也是比较熟练的。疯狂的迪斯科,奇妙的太空舞,令人眼花缭乱的宇宙灯;还有架子鼓、吉他手,漂亮而又温柔的歌星,飘飘欲仙的舞女;三角恋爱以及由此而生的误解与谅解、表白和醋意、痛苦和欢乐;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如泣如诉的提琴独奏……这些五花八门的部件,这些五彩斑斓的色块,被作者们组成一个城市青年心态与当代世相的万花筒。
当然,《小巷歌声》也有不少不足之处。除了观念上显得陈旧,故事落入俗套外,在时代情绪、戏剧节奏、形象刻画、音乐语言的把握上也存在缺陷。从风格范畴来说,有些段落、有些角色、有些场景仍然不够轻松不够活泼不够幽默,仍然显得严肃沉重有余,一本正经道貌岸然。最典型的例子是终曲:混声合唱和乐队合成的音响太庄严太崇高了,更像一部交响曲或一部大合唱的Coda,而作为音乐剧的尾声,就显得尾大不掉,也有损全剧音乐风格的统一。
《小巷歌声》这些题材、风格处理上的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音乐剧创作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歌剧艺术家对现代社会、市民文化、流行艺术不了解、不熟悉,而其实质则是对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观念、审美心态、艺术趣味的生疏与隔膜。须知,音乐剧同其他门类的通俗文艺一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营造这种魅力的独特的艺术感觉,要获得这种感觉就必须经历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要搞音乐剧创作,不抓住它的游戏性、娱乐性把文章做足,就必然玩得既少“法儿”,也没“味儿”。当然,一个地市级的剧团能够在4年前推出这样的作品,并且上演了400余场,成绩是相当可观的。我们期待株洲市的艺术家们精益求精,将轻歌剧这出心灵游戏玩得更加轻松有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