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利益分享 风险共担 股份制经营使“天龙”腾飞 个人持股170万元 年收益率20%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利益分享 风险共担
  股份制经营使“天龙”腾飞
个人持股170万元 年收益率20%
本报讯 记者施明慎报道:北京市天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制经营,迅速走上了自我发展的轨道:今年1至8月,实现利润1815万元,是创建前1986年全年利润的2.5倍;首次分红,股东每股(100元)得20元。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由过去的1602万元,扩大为3121万元,随之每百元股票也增值为115元,就是说,入股者的股本一下增加了15%。目前,到该公司询问购股事宜的人络绎不绝。
天龙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崇文区物资回收公司。1986年底,他们将原有企业资产按归属关系折成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原来对公司直接进行行政和业务管理的区政府和供销社,现在和其他股东一样,只能以购进或卖出“天龙”股票的方式,对公司进行间接约束,从而削弱了政企不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天龙”股票的特点是只分红不保息,可以转让、买卖、继承。这意味着盈利股东分享,亏损风险共担。这种自负盈亏的机制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个人投资者。北京某单位一位工作人员一次就购买了9000元股票,成为“天龙”股东。在前不久的分红中,共得红利1800元,价值9000元的股票,现已升值为10350元。相比之下,不少人对自己把储蓄用于抢购不急需的商品深感懊悔。
股份制还促进了“天龙”公司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一年来,他们共聘任分公司正副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68名,因经营不善解聘8人;陆续调入教授、工程师、会计师等高级技术人员25人;辞退职工12人,优化了企业的人员结构。
新的运行机制为“天龙”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巩固和扩大废旧物资回收业务的同时,这家公司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一年多来共独资、合资兴办了14家企业,开发新技术8项,新产品6种,涉及金属加工、塑料制品、工艺美术、建筑工程、汽车修理、金融信贷等行业,业务活动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最近,这家公司通过第二次向社会发行股票,使总股金增至961万元,其中个人持股17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