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百里抗洪战 一片报国心——嫩江洪峰袭击齐齐哈尔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6
第3版(政文)
专栏:

  百里抗洪战 一片报国心
  ——嫩江洪峰袭击齐齐哈尔前后
  本报记者 武培真
8月下旬,一场震惊黑龙江全省、举国担忧的嫩江洪灾终于被降服。极不寻常的较量,证实我们党和政府具有顽强的战斗力和高度的凝聚力,显示出我国人民爱国家、重大局的不愧中华儿女的美好品格。
鹤城危在旦夕
8月12日下午,水利部门通报,大兴安岭连降暴雨,嫩江上游水位猛涨,已形成建国后第二次特大洪峰,预计17日左右抵达齐齐哈尔。
拥有百万城市人口的国家重工业基地并有“鹤城”之称的齐齐哈尔,面临洪水泛滥之危。
使人不安的是,它所管辖的绵延八百里的嫩江江堤,包括百里城防堤,多为沙基沙坝,不堪一击,历史上屡决为患。1932年大水,城周数百里被淹,滨洲铁路九处溃决,市街可行舟船。1969年洪峰,邻县江堤12处决口,田野一片汪洋,数百万亩农田沦为泽园,滨洲铁路被冲毁,中断交通29天,仅运输方面的直接损失即达1.2亿元。
根据最新汛情,历史悲剧也许又要重演。8月16日,洪峰提前半天到达齐市,江水奔腾咆哮,如狼似虎,以致水位超过警戒线1.48米,平均高出鹤城市区地面二至三米,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这天晚上,大雨滂沱,风雨交加,滔滔洪水不断吞噬江岸,城防大堤千百处滑坡、塌方、渗漏。泄洪区内,作为滨洲铁路屏障的齐甘公路已冲开缺口,相邻的齐富公路竟有20里路段漫水一米深。16日之后,有的江段洪水与堤顶只差10厘米。21日夜,骤起8级大风,惊涛拍岸,以江为界、占地万亩、号称全国最大的处理城市污水的氧化塘,沿江16米宽的堤坝,有些区段被洪水吞噬6米多,万一决口,污水倒灌,整个鹤城,将变成一座污城、臭城……险情接二连三,齐齐哈尔危在旦夕!
肯于奉献的带头人
11万护堤抢险大军、1.2万台卡车和推土机沿江布阵,分片包干,各负其责,逢险就上,互相支援,秩序井然。堤外城区,百万市民送酒饭、献雨具,运送捐赠各类抢险物资,不分昼夜。
洪峰如千钧重担,压在市委书记丛福奎的肩头。他责成有关部门连夜制订抗洪抢险方案,火速与市级五大领导班子成员驱车七十里,踏勘城防大堤,马不停蹄,进行每项抗洪步骤的安排。十二个日夜,这位书记以惊人毅力与洪水争夺着一分一秒。
齐甘公路决口,要不要堵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不迅速堵口,每日中断15000台车辆运输,半月损失运输收入3000万元,更为严重的是将影响全市和黑龙江西部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而且,泄洪区十亿立方米洪水将把齐富公路压垮,进而威胁滨洲铁路。堵吧,百米多宽、十余米深的决口,水流湍急,实在危险,且耗费土方石料较大,难以把握。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挥员的胆识和高度负责精神。于是,他不顾众人劝阻和连日的劳累,迎着翻船危险,携两三战友乘冲锋艇到决口激流处实地勘察。凭借高等数学基础,他迅速算出流量及其它数据,认定可以堵口。并立刻征得省长和水利部长的支持及其它指挥的同意,当即拍板动工,作出决策。
市长刘霖季公出北京,惊悉汛情,火速返回,一到鹤城,不顾家小,直奔指挥部,投入抗洪斗争。副市长何经伦,年过半百,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五大班子的其他成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身先士卒,顽强奋战。
在十万抗洪大军中,如此不畏艰险、指挥有方、力挽狂澜的指挥员,不乏其人。和平机器厂厂长张瑞林宁可本厂生产受损,也要千方百计把70台车迅速派往抢险大堤。富拉尔基护堤抢险,区里的领导们以堤为家,熬红了眼睛,喊哑了嗓子。有些干部,其住宅因内涝洪水已经漫炕,而不自顾。更有领导干部,上堤前稍事安排病危的妻子,与护堤大军连续苦战十个日日夜夜,凯旋之日,方觉朝夕相处、恩爱数十年的伴侣已不在人世。这就是为群众而忘我的抗洪带头人,视人民为父母的公仆!
一些退休老同志和驻齐军官,感慨地说:“这次抗洪,齐齐哈尔的各级干部,是过得硬的,是经得住考验的。”
“大胡子”的战友们又立丰碑
在迎战特大洪水的斗争中,人民解放军驻齐各部队和驰援来齐的81156部队的数千官兵,成为一支突击力量,哪儿有险情,哪里就有指战员劈波斩浪的身影。
8月16日,葫芦头堤坝,数百名官兵像冲锋一般,肩扛手抱沙袋,向大面积滑坡的江堤飞奔。葫芦头离市区较近,如果决口,只需十分钟,洪水便可抵达市中心,不过两小时,鹤城的80%便会变为一片汪洋。守堤指战员十万火急,恨不得顷刻间为堤身贴上一道铜墙铁壁。袋子扔下去,很快被汹涌波涛席卷而走,连长带头潜水作业,战士们组成人墙……人手不够,炊事员、文书、仓库保管员统统上阵。三个小时过去了,两万多条沙袋整齐地码放在江边,葫芦头没有酿成祸患。
这支在大兴安岭救火时由“大胡子”师长率领、誉满全国的英雄部队,此次抗洪,再放光彩。师长姜兴滨在沈阳看病,从广播中得知嫩江形成洪峰,急返部队。排长萧坚军为抗洪第三次推迟婚期。后勤助理员石成伦,本已办完复转手续正要动身,也主动延期返乡,投入抗洪战斗……人们感激、赞颂他们。七旬老奶奶携孙为他们熬粥送茶,伤残青年为他们献酒,人们激动不已地说:“还是我们的子弟兵啊!”
舍己为国的主旋律
有些人不是说“人们现在都看钱了”吗?有些人不是说“别犯傻了,到头来还是各管各”吗?请看鹤城军民用行动作出的回答。
承包不久的建设橡胶厂,是家亏损企业,贷款已达四百多万元,为护堤抢险,花钱雇用推土机。厂长说:“保护大堤要紧,如果洪水进城,谁也保不住。”
建华公安分局,13名公安干警家中进水,无一返顾,全部坚守岗位。他们说:“全局有了,才有自家。”
车辆工厂的17名司机,为抵御内涝已连续奋战18昼夜,西线(嫩江大堤)抗洪抢险的任务下达后,直奔新的岗位,屡过家门而不入,人称“钢铁运输队”。铲车司机高明升,小孩病重,他19天没回家,206分钟,铲土214下,装107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洪水威胁着鹤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家第一,集体第一,他人第一”,已成为全市人民肯于奉献的最大动力。大堤急需麻袋,一天内,群众捐献50万条。抢险大军急需食品,市保健食品商店免费供应蛋糕、罐头,价值近万元;从16日到20日,全市商业、饮食业,直接赠送到抗洪第一线的主食有10万公斤。就连众多个体专业户也纷纷慷慨解囊。个体开办的丰田汽车修理厂,免费为抗洪车辆修车,随叫随到。养鱼专业户王文发,为帮40户被水包围的乡亲泄洪,主动把洪水引进自家鱼塘,不惜冲走花数万元买来刚放入塘内的8万尾鱼苗。在抗洪救灾的队伍里,人们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从外省赴齐出差的机关干部、采购员和到鹤城休假的专家、教授,以及从外地自动开车赶来支援抗洪的运输专业户。
两点思考
齐齐哈尔保住了,但冲决公路交通干线,吞没农田、草场、鱼塘数百万亩,毁坏房舍两三万间,不少工厂、车间停工停产,加上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一旬之间,损失共达5.6亿元。
据专家测算,投资6300万元便可修筑一条抵御50年一遇特大洪水的牢固堤防,也可免百万军民蒙受抗洪之苦。这个动议,过去多年,齐市曾屡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但从1969年到1987年的18年中,仅获得200万元的投入,到头来不得不承受几亿元的损耗。多么惨痛的教训!
图小利而吃大亏,顾眼前而失未来,齐市嫩江段数次水害换来的教训值得研究。记者发现,滨洲铁路,齐甘、齐富公路,缺少必要桥涵,成为泄洪区障碍物,给防洪排涝造成极大困难。据说因财力不足,交通部门只管修路不愿架桥。但冲决道路、中断交通造成的各项损失,远比建桥投资大得多。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从中总结历史教训,在改革中对投资结构认真做一番调整呢?
齐市此次抗洪,社会各界皆夸保国有功。然而,据记者观察,目前救灾问题,困难很大。民政部计划拨500万元救济,齐市军民,心怀感激。但这一数额与5.6亿相比,杯水车薪而已。齐市百万军民为抗住洪水不进城,作了十倍的努力,作出了重大牺牲,这种顾大局、讲奉献的精神是极可贵的,正因为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以应有的帮助和补偿,以鼓励和嘉奖为整体肯于牺牲自己的高尚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