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搞好内部承包是完善承包制的重要一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6
第5版(理论)
专栏:

  搞好内部承包是完善承包制的重要一环
  张大印
进一步完善承包制是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就其内在机制和企业的现状来看,当前应该搞好企业内部承包,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承包制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较好地实现劳动贡献与经济利益直接而全面的联系,包括经营者、企业各部门以及每个劳动者责权利的全面联系。这一特点本身就表明了必须通过内部承包、通过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每个职工身上落实经济责任,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应。一般说来,企业实行“外包”,明确了与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明确了经营者的责权利,但它解决的只是企业的外部经营条件问题,说到底,解决的只是传统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的问题,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然而要真正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通过内部承包,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责权利的结合,调动其劳动积极性。如果只停留在“外包”上,承包制内在机制所要求的劳动贡献与经济利益直接而全面的联系,仍难以实现,其运行功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企业实行“外包”以后,要坚定不移地在企业内部逐级承包,把“外包”任务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变经营者一人承包为全体职工共同承包,变一个人的积极性为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企业内部完成“外包”任务的保证体系,这样承包制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
就企业的现状来看,完善内部承包也是当务之急。过去,企业经营不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权;现在的问题则是企业承包以后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却没有用足用活用好。突出的一点是“外包”任务没有落到实处,或内部承包流于形式,只是将“外包”任务大而化之地停留在空泛的指标上。在这种情况下,搞活经营,提高效益,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然,完善内部承包涉及到许多问题,依笔者看,主要的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内部承包的内容需要完善。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内部承包的内容是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这些内容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按照承包制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内部承包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要有明确的承包指标,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二是既要保证本部门和个人承包任务的完成,又要保证整个企业承包任务的完成,不能只顾本部门和个人的承包任务。三是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各部门和每个职工承包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四是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协作关系加以量化,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内部承包。
其次,内部承包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承包多数是“和平”承包。这种方式亟需改进。应该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各部门在竞争中实行招标承包。“和平”承包选拔承包人往往是小范围、秘密地进行,招标承包则使选拔承包人变为大范围、公开化。由于自荐因素、群众因素和领导因素融合在一起,而且投标人争的不是“太平官”,而是“风险官”,所以,用人的准确率和内部承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实行内部承包后,还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把职工的劳动贡献与经济利益紧紧联在一起,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有的企业把风险机制引入内部承包,让职工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兴衰真正捆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这一经验值得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