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阅读
  • 0回复

关于《电影艺术词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6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关于《电影艺术词典》
  舒湮
青年时代,我曾率尔操觚写过一些电影评论。那时,可供参考的资料少得可怜,除了“礼拜六派”文人执笔的电影说明书介绍剧情梗概而外,其它全付阙如。好莱坞的电影刊物等于宣传广告。日本映画杂志谈美、英电影的不多,而那时日本影片内容多半是歌舞伎座,在我国并无观众。外国影片如果是文学名著改编的作品(如《复活》、《大雷雨》、《唐·吉诃德》、《温玻街的白莱茨》等),我可以先觅原著研读,掌握原始资料,看了影片还不致生疏。一般的,我只有凭直觉,在影院放映时认真观看和仔细聆听(当时还没有华语译制片),遇上出色的“蒙太奇”和优秀的画面构图,就是死记,在昏暗中潦草地笔记下来。由于时间紧迫,影评必须翌晨见报,当晚就得写出来,没有时间看第二遍,这样仓皇落笔,窘迫可知。所谓影评,今天看来只是兴到为之的观后感而已。
在30年代,可供学习的电影书刊,就是洪深教授提供的几本美国电影理论书籍(洪和孙瑜同志是唯一留学美国攻读戏剧电影专业的)和他后来编写的一本《电影术语词典》以及夏衍、郑伯奇、沈西苓等同志转译的苏联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的电影编导理论与日本岩崎昶的评论而已。
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方开始出现一本象样的电影艺术辞书,这就是不久前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弥补了我国电影理论研究工作长期落后于创作实践的缺陷。它的出版不仅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而且是我国自有电影以来的首创工作。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直接参与词典体制规划和条目撰写、编审的人达180多人,罗致了多方面的电影从业人员,前后历时两年零十个月方完成编纂工作。
这部词典不仅可供专业电影工作者参考,同时也是为广大电影观众提供的重要读物。它对电影艺术的理论、沿革、学说、流派、创作实践经验等,尽量予以宏观、翔实的介绍,对不同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尽可能做到求同存异或诸说并举,避免主观武断。全书分总类、电影学、流派、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和美术电影12个项目,共收词条1734条,总计70万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