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改革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7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本报评论员
以改革成绩卓著而闻名的成都轴承总厂厂长张致祥,在民主选举中“栽”了一跟头,失掉了厂长的职位。这一跟头把他“栽”醒了,也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
群众是改革的主人,没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改革是进行不下去的。这个道理,可以说尽人皆知,在改革的大潮中搏浪奋进的企业家们更会有切身的体会。然而,当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得到若干实惠以后,在一片拥戴声中,有些企业家便以为在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方面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他们一头埋在制定新的改革方案中,只听专家的意见,忽视群众的意见。他们不知道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改革深入下去,触及到许多人的实际利益时,如果群众不清楚这种改革的必要性,那么,过去理解的现在也不理解了,过去支持的现在也不支持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出现的。而失去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任何改革者都可能“栽”下来。
这就提醒我们:在深化改革中,要及时地、如实地把本地区、本单位改革的进展、问题、措施、前景,一一告诉群众。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讲清楚;要求群众作出哪些牺牲、忍受哪些阵痛,更要讲清楚;即使有些问题一时讲不清楚,也要告诉群众现在还说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要相信群众是支持改革的,因为归根到底,改革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不把这些情况和道理向群众讲清楚,不提高透明度,而搞“毛玻璃”,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失去本来不该失去、也不会失去的群众;而一些轻率的许诺,一些眼前的“实惠”,则可能使很多人作出不当的选择。
成都轴承总厂改革中的这场“落马”风波,不是不可能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重演的。张致祥“栽”了一跟头之后清醒了,改进了作风,重新当选为厂长,其他“栽”了或没“栽”跟头的同志,难道不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