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亲切感与危机感——初访奥运会乒乓球赛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7
第4版(体育)
专栏:

  亲切感与危机感
  ——初访奥运会乒乓球赛场
记者在奥运会上采访了不少项目,感到最方便最亲切的是乒乓球。到了别的赛场,像摔跤、网球等都是“举目无亲”,几乎找不到一个中国人。而在汉城大学体育馆里,墨绿色球台边上到处是华语盈耳。尽管中国队参赛选手和其它国家一样受着限制,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原中国乒坛名将着实来了不少。
想了解美洲强手情况,加拿大队的苏国熙教练可以说一通;想问非洲乒乓球发展形势,找埃及队教练葛新爱就会知道了;打听大洋洲选手的名字,只消请澳大利亚队教练周兰荪讲一讲就行。在欧洲的奥地利队里,还有已加入他们国籍上场参赛的原国内运动员丁毅。裁判员队伍、技术仲裁委员会中都有中国人,大陆、台湾、香港的运动员都熟得像一家人一样,凑在一起还不时开开玩笑。
这些都使人深深感觉到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应该说乒乓球能够进入奥运会,中国乒乓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过,观看了这几天的乒乓球赛,记者又深深感到世界乒乓球飞速发展的新形势。连周兰荪等教练都说,比赛前景对中国选手不容乐观,搞得不好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金牌未必落入中国队手里。
正在进行的四个单项分组循环赛,本来应是强弱分明,没有什么激烈场面的。可是今天却几乎出现大冷门,精彩的争夺场面迭出不穷。女子单打第一号种子焦志敏碰上苏联胖墩墩的削球新手科夫通,差一点翻船。焦志敏打满五局才以3∶2险胜。南朝鲜女队希望之星玄静和也遭到南斯拉夫小姑娘法兹里奇的有力挑战,后来虽以3∶1取胜,但每局都打得很紧张。瑞典的林德、波兰的库哈尔斯基也都是打满五局才过关的。中国的两对男双选手有三场比赛都失掉一局,真让人捏了一把汗。
江嘉良以3∶0胜了组里的强手,英国小将库克后对记者说:“我一分都不敢大意,这个组还有匈牙利老将克兰帕尔,输一场就可能面临三个人算小分被挤下去的危险。”
小风小浪对中国选手来说总算是有惊无险。26日晚,我国运动员已在4个单项中保持了全胜。待到28日以后进入第二阶段,真正艰苦的战斗将会来临。能否抵挡住来自欧亚两方面的挑战,将是对他们的严峻考验。
本报记者 刘小明
(汉城9月2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