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哈播哈尼族的先行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9
第3版(政文)
专栏:

  哈播哈尼族的先行者
  谢灿明
跨过奔腾咆哮的红河,翻过云遮雾障的元阳岭,往南再转西,就到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最边远的纯哈尼族寨子——与绿春县毗邻的哈播。
哈播在公路边的一个大山包上,是乡公所所在地。
边疆山区最大的自然特点就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哈播也是这样,村中央就有个一亩多的大水塘。塘里的水不时泛起波纹,那是游鱼在追逐嬉戏。
鱼塘边堆着近百支酒桶和一些装什物的箱笼,旁边一户人家乍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区级供销社,可是再看那门面,却又分明是山寨人家。
好奇心驱使我走进了那道两扇开的大门。屋里的男主人把我迎进去,热情地递烟倒茶。
这位男主人名叫车中则,今年50岁,身体精瘦,皮肤黧黑,眼睛明亮,看得出来是一位内心精明的哈尼大哥。我问他那些酒桶和装什物的箱笼是哪里的,他的脸上泛出了夸耀的微笑,边往烟筒嘴上安黄烟边告诉我:“那都是绿春县贸易公司给我家做买卖用的”。
哈播乡属于俄扎区,尽管交通很方便,但是到县城、到区上都比较远。近些年来,方便的交通给哈播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通过公路源源不断运往个旧、昆明、贵州、四川直至广州、深圳。群众手里有了钱,消费也随之增长,姑娘小伙们渐渐用尼龙化纤织品取代了沿袭几千年的自己纺织,自己印染,既粗且黑的土布。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收录机、拖拉机也出现在许多人家。特别是山寨人喜爱的酒,销量更是大增。消费增长形成的反馈是商业网点不足。
于是,一大批山寨个体商业户便应运而生,从烟酒糖茶到日用小百货,都有人经营。确实方便了乡亲邻里,增加了收入。
车中则看到乡亲们购货不方便,便在绿春县贸易公司和县百货三级批发站的支持下,干起了百货副食品转批业务,当上了国营商业联结个体商业户的小老板。其经营办法是对方出资金、出包装;他自己出房子、出人工。他是经理、仓库保管员,也是搬运工,他妻子马戛略则是门市部营业员。
民办商业没有官气,加之又是本民族开的转批点,有400来种商品可供选择,于是哈播附近30多家个体户都成了他家的常客。
我们正谈着,个体户哈更马有亮来进货了:五包水果糖,30双不同码子的鞋,还有味精、瓶酒、香烟……
我们跟着车中则走进了鱼塘一侧的一幢二层楼房。这幢房是他租来做仓库的,两层足有一百多平方米,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箱。
他一边出货一边告诉我,他正在盖一幢两层楼房,造价一万多元,盖好后仓库、门市用房都有了。
走出仓库,我顺嘴问了一声:“这个鱼塘养了好多鱼吧?”
他说:“一万尾。”
原来鱼塘也是他家承包的,包了10年。每年包交收入200元。承包了鱼塘后,他花了800多元钱修了修,又买进一万尾鱼苗放进去。
他说,一年以后,如果顺利的话,年收入起码一千元。
我们一齐进了他家的门市部。一身哈尼装打扮的马戛略戴着白围腰正在售货,柜台上摆着一架大算盘。
昔日的锅边转,如今当上了女老板。
我发觉马戛略还是很善经商的:她在简陋的柜台上,摆出了各种商品的花样图案,特别是把绿春县商业局奖给车中则的“绿春县商业系统先进个人”的几张奖状都挂了出来。这样,就是第一次到她的门市部买东西的人,看了奖状,也会放心地掏钱了。
哈尼人过去认为没本事的人才去经商,对做生意的人大家是鄙视的。而如今,不仅男人们做起了生意,连女人们也陆续走上了经商致富的道路。有些女青年,还把农副土特产品的贩运生意做到了四川、广州哩!
车中则两口子却扬长避短,因家制宜地守着家门钻了“冷门”,干起了没有竞争对手,众多的个体户又离不开他的批发生意。
离开车中则家后,我边走边想:少数民族群众从轻商到经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而车中则家从零售到批发,再发展到批零兼营,更是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家在经商中作出的这一抉择,他们在经商意识上的转变和飞跃,不正说明,哈尼族群众在富民政策引导下,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