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啊!中国的土地》赏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1
第4版(副刊)
专栏:新歌集锦

《啊!中国的土地》赏析
宋扬
我第一次听《啊!中国的土地》这首歌曲时,并没引起多大注意,也许是由于它既不像某些歌曲那样有华丽的高音,也不像另一些歌曲那样容易触动人的表层情绪之故吧。可是当我第二、第三次听到这首歌曲时,却被它深厚诚挚的情感所感动,并对词、曲的质朴简洁和自然明快引起了一种美感。
歌词作者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炼辞、炼意的传统,使词句凝练而有余味。在头两句中,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赤子之情,然后又运用比兴手法,借“种子”、
“杨柳”、“百灵”、“青松”等物像,寄寓了对祖国的种种深情厚意。这些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语言生动优美。最后的结句:“啊!中国的土地,你属于我,我属于你”,既凝聚着前面的诸种词情,又蕴含着没有说出的千种话语、万般情思。
一般地说,像这一类词句凝练、诗意丰实的歌词,给音乐发挥的余地是不多的。然而曲作者却以熟练的技巧,结合着歌词的意境和语言声调,创造了一个浑厚深沉的旋律动机,作为贯通全曲的情绪基调。第二乐段在保持曲首动机的音型中,曲作者又运用不同的调性感,造成了情绪色调或明或暗、或升或降的变化,增添了旋律的趣味。最后,在“啊,中国的土地”处,曲调发展到高潮,高音区的上行旋律、强拍开始的长时值音以及明显转入四度调等表现因素,都同前面的音调形成鲜明对比,因而热烈的情绪得到充分抒发,欣赏者的心情也为之昂扬奋发起来。可能有人听到此处,不免击节赞赏,认为是曲作者神来之笔吧?这样认为也可以。然而它不是天外飞来,而是情绪发展的必然,也是音乐逻辑的合理构成——你听:最后一句的旋律,不是又回复到曲首动机的音型,使全曲在前后呼应中获得圆满终止么。可见熟练的技巧只要与明确的表现目的相融合,便会显得表里如一、纯朴自然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