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坝坚波自平——中山市物价改革实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5
第2版(要闻)
专栏:

坝坚波自平
——中山市物价改革实录
杨春南 凌曲刚 余志翔
今年夏季,在不少城市的百货商场、副食商店排起购物长龙,储蓄存款不断滑坡,一些人已“沉不住气”的日子里,广东中山市却出奇的平静。农贸市场鸡欢鸭叫,百货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
最使人惊讶的是当别的地方人们纷纷从银行提款购物“保值”时,中山人仍旧大把地往银行存钱。全市储蓄额增加。一
中山人为什么能闻“涨”不惊,处之泰然?
民族路一位居委会干部笑着慢条斯理地对我们说:“说实在的,大家生活好起来了,该有的许多人家都有了,没有什么好惊慌的呀!”
不少人抢购是为了“保值”,中山市一位业余“炒更”的年轻人则这样认为:“现在的商品一年几变,抢来放在家里成了过时货怎么办?推销出去都没人要,怎么保值?”
收入高的对“保值”可能看得不那么重,收入低的呢?一位退休老大姐告诉我们:“这里物价变动有好几年了。合理的涨价大家能接受,乱涨价又有政府管,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群众的这种理解、承受能力,和物价改革在这里具有相当的透明度是分不开的。
对于中山人来说,物价改革要不要搞,改革是否等于涨价,哪类商品该不该涨价,甚至某个时期不可缺少的商品库存量、销售量是多少,都心中有数,不是一本糊涂帐。
从1978年开放蔬菜价格到现在,中山市物价改革的动作已有8次之多。在每一次物价改革措施出台前后,都少不了有市长、书记直接参与的全市范围的广泛宣传,在人们心里筑起了一道抵御涨价浪潮冲击的“无形大坝”。
更能说服人心的是,在包括物价改革在内的综合改革和开放方针的推进下,全市工农业生产不断爬坡,经济逐步繁荣。统计数字显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3倍,农民收入增长4倍。
“市场上的商品可能本来是足够的,如果大家都多抢些放在家里,不紧张也会弄出紧张来。我担心的是市场混乱后,国家不得不把价格管死,大家又回到过去凭票供应的年代里去。”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年轻主妇的话,表达了中山人对改革进展的珍惜。二
5月中旬的一天,相邻一些市县的农民纷纷拥至中山市一个边远镇,把全镇食盐抢购一空。当地群众恐慌不已。
告急电话打到市委、市政府,奇观出现了,满载雪花般洁白食盐的卡车一辆接一辆朝这个小镇驶来。前门“长龙”抢购,后门车队进货,要多少,卖多少。
这突发性事件客观上是对中山市“抗震”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整个夏季,中山市商业和物资部门储备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都比较充裕,在市场上筑起了一道“有形大坝”。它与人们心中的“无形大坝”相互连接,共同承受着涨价浪潮的冲击。
7月,外地涨价势头很普遍,可中山市最大的人民百货商店5000多种商品全部“按兵不动”,包括一些按规定可以涨价的商品。市政府抽查了14个镇的61个商店,发现全部维持7月以前的价格。
市食品公司不仅在市内冷库里装满了成千吨冻肉,还借用邻近市县冷库储藏了成百吨冻肉。如果他们乘涨价之机将库存的1/10倒卖给外地,少说也能赚100万元。但是这个公司不为金钱所动,他们甚至主动压价,猪肉购批差、批零差都比国家规定的标准低2%以上,发挥了国营商业主渠道平抑物价的作用。
中山人把物价治理看成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物价部门、工商管理部门、金融部门都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市金融部门积极与商业部门配合,通过多种储蓄渠道“分洪”、“截流”,将大量社会游资引入银行,由消费基金变成了建设资金,大大减轻了市场的压力。三
中山市人心安定,市场平静,企业界功不可没。
今年上半年,到中山市委、市政府叫苦的厂长、经理络绎不绝。原材料猛涨,物价补贴和工资的不断增加,引起的产品成本剧增,同样给中山市的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一些企业或者要求降低承包额,或者要求提高产品价。
已经对全市1400多个企业消化涨价能力摸过底的市委、市政府也向企业家们“摊牌”:除了个别先天不足的企业将给予暂时扶持和保护外,绝大多数企业都必须自己想办法渡难关。理由是硬梆梆的:
——企业都把涨价负担抛给政府,全市经济财政状况将恶化;
——企业不能消化涨价因素,全市22万职工及其家庭生活将直接受到影响;
——从大局看,涨价如果照样传递到最终消费品价格上,必然影响各种商品等距离上涨,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价格永无理顺之日。
企业家们被逼上“背水一战”的境地。中山市制冷设备厂顶住原材料上涨近30%的巨大压力,咬咬牙,硬是维持了产品价格不动,靠质量和价格优势使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86倍,尽管利润只增长2.8%,但上交国家税收却增长了60%。
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工业企业承担的涨价负担高达六七千万元,但上交国家税利比去年同期仍增长5.84%。
中山市委常委、秘书长苏勤松谈到厂长经理们近半年来奋力拚搏,掉几斤肉的不是个别的情况时,神情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不仅顶住了涨价冲击,而且把冲击变成了机遇,把压力变成了动力!他们确是物价改革的功臣啊!”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