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超越自我——记农民企业家王景胜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5
第2版(要闻)
专栏:农村改革十年征文

超越自我
——记农民企业家王景胜的成长
于广义 李德耀
读书人?农民?农民企业家?
向南疾驰的列车。挤挤挨挨的车厢。
就在一节车厢的厕所门口,人堆中站着一个埋首捧读的中年人。透过深色近视眼镜的目光,在微颤的书上吃力地捕捉着铅字,白净的脸上,一副专注的神色。
是什么惊险故事迷住了他,一连十几个小时站着读着,被人挤来碰去,下车前还说是“时间过得真快”?同行的伙伴清楚:他换了3本书,内容都是企业管理。
你可能不信:这位“书迷”是走上社会前只有小学文化的一位农民;你可能更不信:这个在普通车厢挤着站着的农民,竟是领导着山东省最大村办企业——烟台新华印染厂的厂长。这个厂机器转一天,能创造10万元产值,1万元利润。
伙伴埋怨他硬要搭这“鱼罐头”似的车。本来与他们接洽业务的锦州棉纺厂厂长说,明天一定帮他们买上卧铺,他却说厂里工作多,说什么也要当晚走。
王景胜——你是怎样的一个农民企业家呵?
农田——小作坊——大生产
祖辈、父辈当农民,到王景胜还是农民。家里穷,混完小学他就下地了。正赶上十年动乱,穷日子好像没完没了。景胜同龙口市诸由观镇西台村乡亲一样,苦做一年,一人好歹均上个七八十元。到1976年景胜当选上西台党支书,全村200来户还欠着7万元的债。
这茬子农民倒底不一样了。上台不几个月,他就琢磨开农民“份外”的事。鼓捣鼓捣,弄起个小石棉厂;又鼓捣鼓捣,弄起个小塑料厂。小也罢土也罢,反正“鼓捣”了4个小厂,3年后还了“饥荒”,1982年全村人均分配到了380元。庄稼人,这就知足啦。
改革的时代却越跑越快。1983年冬,景胜得到一条可以上一座国内先进印染厂的信息。印染行业,是水里捞金的买卖。景胜动心了,西台村却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质问:“七八百万元的投资,这不是拿西台人的命下赌吗?”有人劝说:“风险太大,还是稳妥点吧!”
景胜心里不平静,吃不好,睡不香,瘦下来了。他看到,在农民往现代化奔的路上,有一条很深的“沟”,这就是易满足、怕风险的心理。不跨过这条“沟”,小农总是小农。但现在要跨的这一步太大了。且不说缺技术,没经验,光贷款一项,平均每户就要负债2万多元。景胜在苦苦思索的同时,南下北上,进行市场调查,并请专家作论证,终于下了决心。
1984年3月,新华印染厂破土动工,第二年5月正式投产。王景胜带领乡亲们跨进了这座生产能力1500万米的现代化工厂,也跨进了自身嬗变的新阶段。
“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
走出农田,走出小作坊,跨入现代化的工厂,并不等于使人本身也跨入现代化。
1984年4月,景胜到北京某厂请人帮助设计印染工艺方案,人家让他先拿个初稿,可把他给难坏了。他现借书现学,熬了几个通宵,才应付过关。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他看到了自己的素质与事业的差距。
1985年春,景胜报名参加中国科学院干部管理函授班。爱人说:“瞧你都忙成啥样啦,还去抠书本?”他笑着解释:“厂子马上要投产了,不抓紧学点专业知识,那才遭罪哩!”他以惊人的毅力,啃开了决策学、行政管理学、管理数学、领导艺术等函授教材。
“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这是景胜自拟的警句。无论每天多忙,他起码要挤出两个小时学习。读书,成了他最大的嗜好。现在,他的学习范围扩大到哲学、史学、心理学以及中外文学等众多领域。见过他的人常说:看他言谈举止,倒像个学者。
知识对人的改造,更重要的不在表面形象,而在头脑。读了《高度生产的秘密》这本书,他被书中介绍的“巴克制”吸引住了。这种日本发达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核心是强调精密地利用时间,把效率考核缩短到最小单位。他从中受到启发,第二天就提出将生产车间按小时考核改为按分钟考核。一个月下来,全厂的生产效率比先前提高了40%。
他倍受鼓舞,又在厂内实行了电脑考勤、“卡片制”、“坐标制”等管理方法,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少见的水平:30多个花色品种均符合部颁标准,其中一级品折合率为98.8%。
目前,该厂已被国家某部列为定点生产厂家,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挣脱无形枷锁
新华印染厂700多职工,一半是外村人。一些本村职工以“当然主人”自居,连说话都要高一个“调”。
一次,一位本村青年职工和外村青年职工因争吵动了拳脚。事后,那个外村青年心想厂里肯定不会轻饶自己,吓得到处躲。景胜经过了解,发现本村青年并不占理,严厉地批评说:“你别以为西台人就可以高人一等!”厂里对本村人罚了款,还责成他向外村青年赔礼道歉。
这件事使景胜看到,农民包括农民企业家,尽管同先进的生产力结合了,可是还负着无形的枷锁。这就是小农格局下的旧方式、旧关系、旧观念。他组织全厂职工,围绕“谁是企业主人”这个题,讨论怎样破除“本乡本土”观念。会上,他大声疾呼革除狭隘的农民意识,郑重宣布:对外村人各方面均一视同仁。不分本村外村,同是企业的主人。现在,全厂管理人员中有1/2是外村人,选派到上海等地大专院校、大企业深造、培训的职工中,外村人占了2/3。
西台的职工,不是亲戚套亲戚,就是同宗同祖,本村人一张口,就是“三叔二大爷”、“七兄八弟”的。景胜感到,让传统的家族关系网在厂内伸展,企业管理就无法规范化。去年,他大胆作出一个决定,反对在厂内使用家族称呼,提倡以同志等相称。起初人们感到别扭,不成体统,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我可不做“草莽”英雄
身为一厂之长,景胜有很大的权力。但他的座右铭却是,凡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自己不要去做!他只管4位副厂长和质量检查科。他说:“这样我就可以集中精力筹划厂里的大事了。”
这两年,西台一跃成为全市首富村。有人说:“咱也该摆摆谱啦,让人看看西台人的气派!”看看远近,阔阔气气的农民企业家已经不少哩。
景胜也曾计划投资60万元建一座像样的办公楼,但很快打消了主意,后来把这笔钱又用在了生产上。直到今天,他办公的地方,仍是那间普通的平房。这么大的工厂,却只有3部车:“大头”、吉普、面包,连个卧车也没混上。
他每年有1/3的时间在外奔波,住旅店,很少住带洗澡间的房间;坐火车,常常买站票,他舍不得时间去弄卧铺什么的,能今天上路,决不推到明天。
时下有人信奉“酒席桌上好办事”,“不吃不喝不近乎”。景胜说:“几杯酒下肚,只是一时的交易。从长远看,还得靠企业的实力”。他不是没有酒量,但几番“拚搏”下来,渐渐品出了滋味:喝酒是误事的。新华印染厂投产前夕,他索性戒掉了酒。
他尽管事情很多,仍然和职工一样考勤。中途出厂,总要按规矩向门卫打个招呼。职工们十分感慨地说:“咱厂长不但有魄力、有水平,还有修养、有气度。”
景胜常说,过去一些农民起义领袖为什么失败?就是在取得一点儿成功之后,沾沾自喜,追求享乐,脱离人民。我可不能做那种“草莽”英雄!
西台在开拓前进,景胜在超越自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