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我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重大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我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重大突破
首次运用无融合生殖基因选育成功
新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可多代利用
本报讯 我国首次利用无融合生殖基因选育出不需年年制种、可以多代利用的无融合生殖水稻“84—15”,在世界上第一个把无融合生殖系水稻品种投入大面积生产试种,并取得明显的高产效果。最近,这项研究已通过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所作的鉴定。
所谓无融合生殖基因就是一种控制植物生育方式的基因,在它的操纵下,不经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就可以产生种子。无融合生殖水稻“84—15”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陈建三副研究员等花了十年工夫,用种间杂交的方法选育出来的远缘杂种。该水稻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世界育种史上用无融合生殖基因固定远缘杂种优势,并把它直接用于生产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继矮化育种、三系杂交水稻、花约组织培养之后,又在第四个领域里取得世界领先成果。
这种无融合生殖水稻株型紧凑、剑叶挺拔、穗大粒多,早熟抗倒,适应性较广泛,且抗性较好(可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由于这一品种无需年年制种,因此省种省时,减少投入,杂种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优于杂交粳稻或相当于杂交粳稻,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9个省、市所进行的2至4年的试种结果表明,“84—15”本身具有很高的丰产性,1987年在河南偃师县品质比较试验,第六代稻种亩产792公斤,比对照“郑粳107”增产22.2%。1988年在黄淮、江淮地区试种第七代稻种3万亩,单季亩产普遍在550—600公斤,在长江流域作双季晚稻亩产500公斤左右,比当地品种增产10%至15%以上。
专家们认为,应加强全国性多学科的协作攻关,深入探讨遗传机理,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建立完善“84—15”的模式化栽培技术,使这项重大成果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周弘 李春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