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适应新的形势 改革大学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7
第7版(国际)
专栏:意大利通讯

适应新的形势 改革大学教育
本报记者 罗晋标
9月中旬,在意大利波伦亚大学900周年校庆进入高潮之际,来自欧洲22个国家的300多所高等院校的校长、著名教授和学者聚集一堂,在这所“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出席相继举行的“当代世界的大学”国际讨论会和“欧洲大学校长会议”,共商欧洲的大学如何迎接1992年的挑战,并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
1992年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牵动着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上述会议明确提出,当前欧洲的大学在继承其科研、职业教育、德育和智育这3项传统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情况,迎接1992年的到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与会者指出,持续不断、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是当今世界发生的与大学密切相关的最重要变化。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致使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不适用了,所学专业知识往往尚未完全付诸实践便老化了,已经成形的一些技术由于新材料、新程序、新产品的出现而很快被淘汰。
面对上述情况,与会者普遍认为,大学既要适应社会劳动市场的需要,但又不能完全跟着劳动市场转。欧洲的大学首先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的关系。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实行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并举的方针,使学生具有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终生不断接受教育的能力。战后许多国家办起大量新大学,固然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培养了技术人材,但同时也削弱了基础研究,这是世界范围、特别是工业化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者强调欧洲大学必须加强理论研究,这种不受时间和具体目标限制的基础研究,过去和将来都是科学进步的根本,必须加以无条件的支持。
其次,在职业教育方面,要培养具有尽可能全面知识的人材。当今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是,同一种职业需要各种不同学科的结合,为此,大学应当打破学科界限,实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教育。不懂技术就不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家,不懂经济也不能成为好的工程师,没有全面的知识基础就不能成为好的企业家。许多与会者提出,欧洲大学正在进行的改革应当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认为人文科学对工业社会无用的观点是片面的”。
第三,要提倡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会者认为,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工业竞争在世界市场中更为复杂而激烈,掌握科学知识是比获得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战略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自办科研和培训。许多企业对与大学进行合作抱有浓厚兴趣,上述会议即为意大利最大私人财团菲亚特所赞助。目前欧洲一些大学已与企业开始进行一些合作研究、办合资公司。“欧洲大学校长会议”和“欧洲工业圆桌会议”共同决定成立“欧洲大学—工业研究会”。
第四,欧洲大学一体化势在必行,促进欧洲各国之间大学生的流动(即到别国上大学)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欧共体去年通过一项关于欧共体成员国大学生流动的计划,并为此拨款1.75亿欧洲货币单位。这一计划涉及欧洲3600所高等院校近600万大学生,但迄今大学生流动率远不到1%。上述会议认为,欧共体的这项计划是培养“欧洲公民”的积极步骤,必须抓紧实行。舆论认为,欧洲各国大学情况千差万别,要实现“欧洲大学一体化”,有关各国仍需作出巨大努力。
 (本报罗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