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海城市直企业引进乡镇企业机制 招聘领导 搞活用工 合理分配 不要“婆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8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城市直企业引进乡镇企业机制
招聘领导 搞活用工 合理分配 不要“婆婆”
本报讯 记者段心强报道: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市直国营和集体企业,引进乡镇企业机制,迅速发生变化:原来的盈利者“锦上添花”,原来的亏损者“扭亏为盈”。
1983年,市直企业的产值比乡镇企业多。在综合体制改革中,乡镇企业一个跟斗翻到前边。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3.5亿元,利润3.2亿元,而市直企业产值只有2.2亿元,利润只1000多万元。海城市委、市政府决定让部分市直企业引进乡镇企业的机制,改变市直企业死气沉沉的状态。
首先是由能者组阁。油毡纸厂过去官多而不办事,机构庞大,效率很低,一直亏损,濒临倒闭。二轻局从乡镇企业中招聘出色的农民企业家李振厚为厂长,由他挑选副厂长,然后在全厂招考中层干部,精简科室人员。李振厚去年8月上任,当年扭亏为盈。今年1至8月获利150万元,工人平均每月收入250元。
其次,搞优化组合。第二橡胶厂工人因端“铁饭碗”,有的竟半年不上班,连年亏损,他们引进乡镇企业的用工机制,厂长掌握用工大权,从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中招收十几名技术工人,同时除名十个违犯纪律的职工,很快扭亏为盈。
第三,真正多劳多得。农机厂准确计算好标准工时,按工时计算每个工人的劳动,发给工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这个微利企业一下子红火起来。
第四,取消行政干预。线材厂过去领导多头。他们在考察了乡镇企业后求得有关领导同意,取得经营自主权,自己决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今年扭亏为盈,将获利3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