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刘浩歌和他的乡土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8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坛风景线

刘浩歌和他的乡土文学
陈仿粦
刘浩歌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农民作家。他自学成才,长于写故事和乡土文学。一九五五年,他出生在山东省滕县望冢乡一户亦农亦渔的人家,至今在微山湖畔的家乡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
浩歌的中小学时期,正值十年动乱。那时候,学校里乱哄哄的,不少人涌到街头去贴大字报,而他却偷偷地躲进玉米地,贪婪地读着《红楼梦》等各种名著。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使不少人麻木了,而他却成了一个书迷。有一次,小刘的二姐出嫁,家里给了他三十元钱,让他到县城为二姐购买出嫁的用品,他却一头扎进了新华书店,购买了《辞海》和《新华字典》,买书仅剩下了一元三角钱,回到家里理所当然被父亲打了屁股。这能怪父亲严厉吗?那年月家家穷得叮当响,哪有钱容许这个酷爱文学的青年去买书呢!但小刘酷爱文学的心却没有冷却,为了买书,他节衣缩食,用一分一分攒起来的钱,买下了一百多册书籍,孜孜不倦地阅读了《水浒》、《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和《母亲》等中外名著。浩歌回乡后,决心深入生活,在劳动中寻找创作素材。为了塑造变革时期的农民形象,他走访了家乡微山湖畔的村村镇镇。在责任田里,他一边帮人家干活,一边和人家谈家常,了解农民的思想,体验他们的感情,晚上在家里,挑灯写稿至深夜。一九八三年九月,《曲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玉兔传奇》。从此,浩歌开始步入文坛,迸发出高昂的创作热情。从一九八三年九月到一九八六年七月,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三十多家报刊发表了中短篇作品五十余篇,约六十万字,这些作品大部分被收入他的中短篇故事集《哑巴奇冤》和《水浒英雄外传》等书中。
刘浩歌长期生活在农村,他的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用饱蘸感情的彩笔,塑造了一批农民的新人形象。在《寡妇门前》这部充满农村生活传奇的乡土文学里,赖福的形象是那么逼真,那么纯朴可爱;苦瓜嫂的纯真爱情,唤起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刘浩歌的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他善于从生活中撷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平时,他从群众口中听到了好的语言,便记录下来。唯其如此,他的作品才可能运用了这样多的有浓郁生活气息、乡土味的语言。生动、形象、风趣、通俗、易懂,形成了浩歌作品语言的重要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