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智利公民投票结果显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0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智利公民投票结果显影
本报记者 李志明 新华社记者 孙国维
智利公民投票揭晓了,反对派以54.68%的选票(395万张)否定了下届唯一总统候选人皮诺切特(获票310万张,占43.04%)继续执政八年的企图。反对派力量赢得了如此广泛的胜利,这与投票前官方的乐观估计大相径庭。
在公民投票这场重大政治较量中,官方推举皮诺切特作为唯一候选人参加竞选本来有不少优势,他处于执政地位,有诸多便利条件。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景气,这是政府认为可争取民心的一大王牌。另外还有一个有利的国际因素就是,一向催促智利“通过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向民主政体和平过渡”的美国目前正处在民主、共和两党驴象角逐的紧要关头,无暇顾及其他。这无疑使军政府减少了外来的压力。加上皮诺切特本人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南来北往竞选奔走。由此,本来信心十足,满以为可以稳操胜券。
原来亲政府舆论一直认为,在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和康塞普西翁等大城市以及贫民区和青年学生中否定派居多。而在中小城市、农牧区、军队、工商界和妇女界则赞成派占优势。早些时候估计,赞成票可能达到60%左右,后来形势有变,但至少也能险胜。选举揭晓,大出所料。除了第九大区赞成票52.71%,反对票44.83%,官方略占上风之外,其余11个大区全部都是反对派获胜。首都地区反对票高达57.74%,赞成票只占40.25%。
剖析官方败北原因,首先是现政权在智利统治已达15年之久。在军事体制下,人们渴望民主和自由的气氛。政变初期的镇压、流放,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智利人民具有民主的历史传统,对军政府的铁腕统治他们早已厌倦,不能容忍这样的政体再延长到1997年。
前不久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仅圣地亚哥地区就有63%的市民要求更换总统。这次有300万青年首次参加投票,他们要求变革的心情更为迫切。
其次,虽然近年来智利在控制通货膨胀、增加出口贸易方面成绩显著,经济连年增长,但总的经济情况尚未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而且实行严厉的调整政策,也付出了种种高昂的代价。处于金字塔下层的广大低收入阶层、部分中产阶级和自由职业者并未享受到经济景气的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准反而下降。投票结果反映出多数人对经济现状并不满意。
第三,官方的竞选面临强大的对手。反对派克服了相互的分歧和矛盾,在反对皮诺切特继续执政的旗帜下实现了联合,基民党、社会党和激进党等16个政党组成了联合指挥部。他发动宣传攻势,并深入基层进行挨门逐户的动员。投票前夕的全国“希望大进军”和首都的百万人集会显示了反对派强大的组织力量,为夺取公民投票的胜利起了动员作用。政府企图分化反对派的策略没有奏效。
最后,国际上对智利反对派的支持和声援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西欧、北美诸国每每向智利当局施加影响,要求其开放民主。处于民主化潮流中的拉美邻国的呼声则更是强烈。这次公民投票,来智利的国际观察员之多也很说明问题。广大的国际议员代表和世界知名文艺界人士则多次来这里同反对派人士站在一起,表示对他们的支持。
智利公民投票的结果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这只是第一回合的胜利。种种迹象表明,军政府准备按既定方针退守第二道防线,恢复元气,积蓄力量,在继续执政1年之后,在未来的大选中作最后较量。日前,皮诺切特拒绝了内阁的集体辞呈。他仍然控制着军队和政权。国际部长表示,武装部队继续忠于现行宪制。将军团也表示继续支持现政权。这都说明,反对派虽然赢得了公民投票的胜利,却仍面对着强劲的对手。
在胜利和欢乐中反对派中的有识之士表现了极大的克制。他们谨慎从事,力争通过谈判同军方实行和解,并使全民达到大团结。然而,它与官方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对待1980年政治宪法的问题:官方要坚持,反对派要修改,其要害是:皮诺切特是否及时引退?军政府愿不愿真正还政于民?看来,在通向民主的航道上,还将会遇到不少急流和暗礁,但无论如何,10月5日公民投票的结果在智利历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本报圣地亚哥10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