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绿色丰碑前的沉思——追记“包山大户”李金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11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改革已十年

绿色丰碑前的沉思
——追记“包山大户”李金耀
肖辉家 周正平 林德基
你留下一座青山,还有一笔债务
秋风瑟瑟,细雨蒙蒙,我们第三次登上马山,来到你的身边。
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你领着我们漫山遍野地跑,看你刚植下的树苗,瞧你临时搭盖的棚舍,谈你包山后的心情和打算。临下山,你激动地说:“5年后,你们再来看看。”
真的过了5年,我们第二次上山。又是你领着我们,从这座山头的松树林,跑到那座山脚的果树园,直到我们跑不动了,你才收住脚步,笑着说:“那好,下次再来看吧。再过5年,我要用山上的龙眼、柑桔、芒果、枇杷招待你们。”
一晃5年过去了,我们三度上山时,却不见你迎出。在一片苍翠的松树丛中,我们找到了你的坟墓。你,福建省第一个“包山大户”,就长眠在被你亲手绿化的山岗上。
你人去了,身后留下一座青山;也留下一笔债务。
有的人看到了青山,说你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林场的先驱和榜样;
有的人看到了债务,说你终究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
不论是生前或死后,人们对你总是毁誉不一……
青山,是你的丰碑
冷清了多少年的马山,到了公元1979年,终于热闹起来了。那是因为你的缘故。
听你讲,这年夏天,年过半百的你邀集同村的两个年轻人,向村里提出承包马山,造林绿化。这一石破天惊的举动,把个千来号人的莲井村闹了个沸沸扬扬。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开过不久,人们还没有从“左”的思想桎梏中摆脱出来。在福建省,在仙游县,不要说承包大面积的荒山,就是承包小块的耕地,都还属于“禁区”。经过两天的激烈争论,村里32个干部有29个在承包合同上盖下了印章。
没想到,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星夜赶了回来,极力劝阻你。最后,还是你说服了儿子。他让媳妇也回来参加治山的行列。
你正要上山,和你一起承包的两位年轻人又提出不干了。你斩钉截铁地说:“你们不干,我干。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你把家里的坛坛罐罐也搬上了山。治山需要资金。你拿出了原来打算盖房子的积蓄,变卖了妻子的金银首饰和你们老俩口备用的棺木,总共凑了1万多元。接着,你招聘了20多个帮工,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雄心勃勃的开发荒山的试验。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这些年,你精心设计的治山蓝图,在你漫山遍野的脚印里,一步步变成绿色的现实。我们每次上山,都看到这绿色的扩大和延伸。记得我们第一次到马山时,头顶烈日在山上转了一个多钟头,连个歇荫的地方都找不到。飞鸟罕至,泉水不流。如今,山顶林成荫,山脚果成片。漫步山中,但闻树上鸟鸣啁啾,林中泉水叮咚。从山下看去,整座马山像是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一些林业专家对我们说,你在山上建立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高密度的立体生态系统,还有林、牧、农相结合和短、中、长期效益相结合的综合的梯形经济结构,是一条科学治山的道路,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我们清楚地记得,第二次上山时,你显得那么高兴,那么激动。因为你刚得知,你的试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绿化委员会主任的万里,在一次大会上表扬了你。打这以后,你的经验不胫而走,越过了马山,冲出了八闽。
人们说,你长眠的这座青山,就是你的墓碑——一位开拓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的丰碑。
债务,不全是你的过失
我们这次来,问及你是怎么死的。有人说你是因劳累过度,心力交瘁所致;也有人说,你是被债务压垮的。
县里的同志给了我们一份清单,这是你去年死后,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你承包林场的资产进行全面估计的结果:积欠银行贷款和利息 13万多元,加上借款,共计16万多元。山上的林木、茶果、药材折价21万多元,按合同规定,你只能分得7万多元;剩下的就是建在山上的房屋和公路了。于是有人讥讽你:“全国有名的‘包山大户’变成‘负债大户’了。”
应当说,你对这债务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你勇敢地冲出了小农经济的圈子,但你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小生产者的传统观念;你极力要求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但你对商品经济毕竟懂得太少。包山的头几年,你计划周密,待人谦虚,做事谨慎,一分一厘钱也要用在刀刃上。后来,你名气大了,又入了党,当了省政协委员,嗓门兴许变高了,别人的意见可能听得少了。好些事情,不顾条件,说干就干,盲目得很。你不惜耗费巨资,在山上盖起宽敞的钢筋混凝土石板楼房;又不听人多次劝告,执意借贷款、架电线、买机器,办起了家具厂。你还想去秀屿港办花圃、建宾馆;甚至要去深圳办商店……
你的想法,会有你的道理。可是,你已经力不从心。家具厂一办,你就陷入了债务的泥淖。因为缺原料,缺技术,又不会经营,花了七八万元办起的厂不到一年就垮掉了。我们知道,这对你打击太大。听你老伴讲,你去世之前,经常追悔莫及地自言自语:“这步棋走坏了,这步棋走坏了。”
仔细想想,落下这笔债务,难道全是你的过失?不讲别的,就说你当初同大队签订的那份承包合同,有些条文就明显不合理:日后马尾松收益的全部、新造杉木收益的90%归大队。你要么不得,要么只得一点点。倒是当时的省委书记项南替你想到了。他到马山听了你的汇报,回到省里就给县里打电话,说合同需要完善,并一再强调:“先进入物越是讲风格,各级领导越要讲政策。”可惜他的话未能落实。村里只同意把松树的收益改为按八五、一五比例分成(你仍然得小头)。这样一来,你在山上的所得,就远不够你在山上的投资了。
还有,你出名之后,一些领导对你过于迁就,好些部门对你也特别优惠。你也许不明白,这不是爱护典型,而是损害典型。对于你的死,人们同情、惋惜。我们以为,更为重要的,是要从中总结正确对待改革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的经验教训来。
雨点越打越急。你女儿美和催我们下山,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你的安息地。令我们欣慰的是,如今你的事业后继有人:26岁的美和毅然挺身而出,继续承包马山,接过债务。她与村里完善了承包合同,同时也修正了你制订的发展规划,使之更切合实际。你应当相信,后来者会干得更加出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