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理由报告文学的新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理由报告文学的新变
李炳银
理由的文学成就在报告文学。理由的报告文学创作活动及成果,是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些年,理由的报告文学大都取材于某个典型性的人物,在对这个真实人物的描绘中折射着社会和人生的情状。先后出现于理由作品中的人物如栾菊杰、华罗庚、索桂清、林巧稚等,都曾因作者文采斐然的描绘而为读者所熟知。在这些相对单纯的题材人物中,作者多能以真诚的感知接近人物的深层,在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追求中找到与读者相通的渠道,把真实单纯的对象表现得富有情致,富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动人的力量。
自1985年开始,报告文学作家和读者开始不满足于此前那种以单一的人和事展开结构情节的作品了。谋图新变的努力正在许多作家的创作中进行。理由也许是较早意识到单一结构的创作套式弱点的作家之一,所以,报告文学的新变较早地从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发表于1985年7月《人民文学》上的《倾斜的足球场》,正是理由这种创作变化的标志。
在《倾斜的足球场》之后,理由又陆续发表了《世界第一商品》、《香港心态录》、《澳门蒙太奇》和新近发表于《钟山》第4期上的《元旦的震荡》等作品。这些作品同理由过去的那些作品已很不相同。作者不再重视对单个人物的选取和解剖,以曲笔来参与社会生活,而是把报告的对象直接定点到广大公众关心的社会重大事件上。单是从选取题材方面来看,能够迅速地把笔投向1985年5·19中港足球赛和终场后的动乱事件;投向曾经疯狂的海南岛倒卖汽车风潮;投向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发表之后香港人的复杂心态;投向1987年元旦北京大学学潮这样一系列的重大社会事件中去,就很能说明作家在创作时所具有的敏感和驾驭题材的胆魄。报告文学作家理应对现实生活有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尽管这种参与时常会有阻碍或需要付出代价,但放弃了这种参与意识就将等于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两年,报告文学作家们之所以热心参与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事件,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和报告文学作家们的醒悟与自觉。理由如此迅捷地把这些曾经使社会和人们心颤的事件给予报告,这或许出于他对报告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解。但更根本地还在于,他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更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文学形式。
在理由的这一批报告文学作品中,客观的文学描述倾向变得非常突出。同时,作家的主观色彩逐步淡化,或者说变得更加隐蔽了。过去,理由的不少作品,曾以真挚的抒情和精当的议论分析叫人爱读。现在,这样的成分都力加免除。作家对人物,对事件基本不作剖析与判断,只注重把一个真实的现象传递出来,一切的臧否结论都留给读者去作。在《倾斜的足球场》里,作者在客观叙述的过程中偶尔还对曾雪麟“缺少胆量和气魄”,未能“去顶住上下左右的压力”的性格表示遗憾;在《世界第一商品》中也曾对姚文绪、雷宇因无法迅速筹到资金而怀着钻政策空子的心理,大量批准进口汽车让下属去倒卖的行为流露出某种批评和理解。这种现象到了《香港心态录》和《元旦的震荡》时就几乎看不到了。《香港心态录》基本是对不同人物心态的实录,作家记下的是这些人在面对1997年这个香港归属变动关口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元旦的震荡》里,理由作为一个作家自然不可能没有对这些事件的认识与理解,但理由之所以采取这种逼向事件的本体,只作如实描述的笔法,其目的正在于避免因为自我认识的介入而使人们对事件的判断流向某种既有结论的可能性。何况今天的人们,并不因为某种结论的提出和存在就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判断。对于5·19中港足球赛的结果和终场后的动乱事件,对海南岛倒卖汽车事件,对北京大学的学潮,在读过理由的这些作品之后,人们或许对这些事件中的人和事能多一些了解和理解。康德曾给启蒙运动的精神下了一个简明扼要的界说,即“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的妖雾正在渐渐散去,人们简单的服从情形日以减少。理性的精神高扬和对理性运用的自觉,都将会威协到各种脱离实际事实的结论或虚假的认定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作家们可能会出现的偏见在内。至于作家是否就一定只能去提供事实的原貌,不作任何分析与判断的问题,那倒不一定强去界定,大可悉听尊便的。这里我对理由作品的肯定,除表示对他具体创作的机智及成功的认同外,绝无把这种客观描述推向极致的用意。
理由一方面迅速而又直面地去追踪这些震动全社会的重大事件,但在实际描述报告中,他又力图不去作正面接触,而把眼光放得更开,把笔墨用得更经济。在这些作品中,理由跳开了对事件作纯政治性的分析和判断,好像只把它看成一种社会重大现象,他用力去寻找的似乎也不尽是是非的归属,而是所以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及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根源。正因为这样,理由时常就很自然地在报告事件进程的时候,随时适当地对社会生活环境,公众情绪,人物心理及文化水准、性格习惯等作出描述,很有助于读者对事件的理解。
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探索与追求,在理由的报告文学中,一直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早几年,他写到过不少的人物,可在结构和表述上一次一个样,全无雷同之感。理由曾提出“报告文学小说化”,也有人称他的报告文学为“报告文学小说”,这些说法似乎都有可资讨论的必要。但这同时也足能说明理由报告文学在文学层次上的努力及达到的水准。理由十分重视角度的选择,讲究叙述方式的巧妙及语言的准确形象性。因之,在报告文学作家中,他被认为是富有文采者之一。
这批旨在客观描述事件风貌的作品,同样体现着理由对文学性表述的追寻。在《倾斜的足球场》,作者把中心定在赛场,然后通过前后倒置、时空交错,倒叙直描等手段,把比赛前后的有关内容有条不紊地都描述得清清楚楚。结构相当严密,读来真有身临其境,目观沙场交兵之感。《香港心态录》目的在于捕捉各种人的内心情绪及想法,作者就干脆散点透视,然后以线穿其中,各自成篇,合为一面。《世界第一商品》基本是沿事件发生发展结束这个时序进行的。虽有调动,但无大变,可作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抓住一些关键的情节,关键的部门和人物充分描写,把人在金钱面前的急剧变化描述得淋漓尽致。《元旦的震荡》在谋篇布局上更显匠心。作者把事件的前后分为几章,有的叙述事件前,有的叙述事件中,有的则是学生们的自白……几章并存交替出现。既有寻踪,也要述貌;外在行动和内心感觉思索并行。全文构成一幅既显杂乱,又有秩序的风云图案。如此重大的事件,理由却以这样短的篇幅统驭自如,不失大家笔墨。理由的这些作品,包容着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及文化心理内容,有很大的信息量。但作者并不借机铺排堆砌,拉长篇幅,篇篇都绵密紧凑。理由的描述语言,可以称得是华美流畅,汪洋恣肆;言情状物,维妙维肖。读其文,绝无艰涩沉闷之感。理由的报告文学,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