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的两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17
第5版(理论)
专栏:

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的两个问题
夏振坤
自1985年以后,我国农业出现了新的徘徊。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大体有五个:第一,农村工业与小城镇蓬勃兴起,导致农民机会成本和比较利益观念发育和强化,引起农民重工轻农、重流通轻生产。第二,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农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粮食的生产成本显著地超过了平均销售价格(指定购价与议价的中数)。第三,农用土地产权不明。两权分离后,所有权归属于行政性质的村政府(或村民小组),缺乏有效的经济动力去行使所有者的经营监督职能;使用权归农户,则既缺乏内在的长期利益机制,又缺乏外在的规范,于是以机会成本观念为基础的短期行为势必驱使其采用掠夺性的经营方式,土壤肥力普遍下降,蕴藏着农业的深刻危机。第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一方面由于工业投资热有增无减,造成农业投资的减少,另一方面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又难以跟上,致使农业基本设施年久失修,降低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第五,原有由生产队承担的各种负担现在转移到农户,按承包土地面积分摊,承包越多,负担越大,加上前一阵对农民富裕程度估计过高,致使农民的负担有增无已。
从上述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前农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价值规律的作用认识不足。要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现实的对策,必须以价值规律为指导,提高农业在农村二元经济结构中的比较利益,一手抓价格改革,一手抓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整个农村经济走向良性协调发展。农产品价格改革是不能离开整个价格改革而孤立进行的。
然而价格改革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图通过一两项措施就可以理顺价格,走向坦途,是不现实的。这不仅是由于我国价格改革是在商品短缺(从总体上说)、企业不活和居民承受能力不强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还面对着一个通货膨胀的大环境,需要认真治理。因此,价格改革一方面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实行综合配套的措施。
这种综合措施,我认为要全面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第一,价格改革与控制通货的关系;第二,价格放开的商品与未放开的商品的关系;第三,价格放开与社会承受力的关系。处理第一种关系,必须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控制中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并提高存贷利率,下大力气紧缩地方性投资。处理第二种关系,主要是视商品供求关系状况,先放开供求大体平衡或放开后可较快增加供给的品种的价格,同时控制其他供不应求或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供应量的品种的价格。第三种关系,社会承受力包括消费者的承受力,生产者(企业)的反应力和财政的支撑力。这要求价格放开的幅度同收入政策的调整幅度、企业改革深入的程度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好转程度保持同步。
价格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业徘徊问题的主要出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在进行价格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着力从事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工作。尽管这方面的进程同价格导向有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姑且撇开这个因素,分析农业本身优化组合的可行性。
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指通过经济引导和财政支持,使劳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资料等生产力要素充分而高效地投入农业经济循环,形成最佳组合。在没有根本改变物质技术装备的条件下,实现其最高的整体效应,从而全面地提高各个产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有效地提高农业本身的经济效益。
积极推进农业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是实现上述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根本途径。只有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从而才能淡化农民由于考虑机会成本所形成的轻农、弃农行为。
但是,专业化问题近年来似乎被人们淡忘了。原因之一,是由于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十分困难,进展缓慢。我认为,这是对专业化问题缺乏全面理解所致。农业专业化,不仅包括个别农场(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形式,还包括不改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而实行地域专业化(成片种植)的形式,也包括在相同土地面积上追加投资以提高集约化水平的形式。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后两种形式更为切实可行,特别是第二种形式。地域专业化,不改变家庭承包范围,一村一片相对集中地种植一种植物,或养殖一种动物,这从社会角度来看就有了较大的规模,便于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社会化服务行业要求有足够的服务对象,否则就无利可图,难以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起来后,又可反过来推动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的进程(目前种植专业大户所以难以发展,除其他原因外,社会化服务差,如资金供应不足、技术与信息服务跟不上、生产资料供应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亦为重要原因)。如此循环往复,相生相长,便可以将农业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不断地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