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日本文学的走向——评李德纯著《战后日本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1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书评

日本文学的走向
——评李德纯著《战后日本文学》
洁泯
近几年我国对日本文学的介绍逐渐增多,但是,人们对现代日本文学的变迁及其发展脉络却不甚了然,现在这本专著《战后日本文学》的出版,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由一个中国学者来写战后日本文学的历史,着眼点可以多从中国读者希求的角度去叙述和评说,使阅者在一种既是客观的、又在研究者自身的思维中去理解这四十年来的日本文学的变异梗概,这无疑是这本著作的价值所在。
倘要看出这本书的特点,那末最显明之点是作者从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的视角去观照文学的迅异变化。战后派、社会派、现代派,是战后日本文学发展的主要流向,如认为社会派是最无情的揭示日本社会现实为题旨的,那末它的存在将随着现实生活日益趋于乖舛多变而不断开掘,社会派在日本文学中自将如同海浪冲击着的岩石那样的屹然长存。至于现代派的流行,不消说,战后日本文化承受西方文化的渗透甚深,文学上现代派的崛起,也正是适应着社会现实的飞速变异而在文学上谋求新的表现手法的必然产物。
在论析社会派文学的面貌中,作者专辟了几个重要作家的专题研究,如广津和郎、井上靖、有吉佐和子,对他们的现实主义的成就和对日本社会鞭辟入里的揭示,作了较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几位作家,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或深知的。此外,推理小说作家松本清张,政治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他们的作品在战后的日本最为畅销,所以也称他们是社会派,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是直面着社会人生的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正与一般的刑事侦破小说迥异,善于从现象细节的彼此联系,逻辑地判断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为此常触及到官僚与财界的上层集团,揭示了上层社会的罪恶。司马辽太郎虽以写历史小说见长,但是也善于同现实生活有所结合。作者渊博的历史知识和艺术手法的高超,赢得了广大的日本读者。
看来本书的作者着意要介绍的是社会派的日本文学,因为它最生动和具体地写照着日本的历史和现实,从这一角度向中国读者推荐并引起注意,是很有意义的。
然而这本读物对战后日本文学的整体的介绍并不偏废,例如对在战后日本文学中轰动一时的三岛由纪夫也写有专章。50年代的三岛,虽然大量写的是日本青年战后的颓废心理和性苦闷的小说,但多少也反映了战败后的日本青年普遍存在消沉的心理状态。到60年代,三岛同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分子有了勾结,拜盟结党,宣扬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走向了堕落之路,最后在右翼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杀而告终。本书作者从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在日本的文学影响,论述到他写作技巧上继承了平安王朝的文学风气和描写人物心理的独特手法,他的崛起和走向堕落之路,表明了战后日本文学的极其复杂的一种现象。
本书对石原慎太郎也辟有专章,这也是战后日本名噪一时的作家。他的作品宣示着对民族传统和人类文化传统的彻底否定,鼓吹“无精神状态”和“还原为肉体的精神”的动物本能,因而纵情声息和错乱的性意识,人性的变态等等便成了他作品的主调。他所标榜的“太阳族文学”其实也就是阿飞流氓文学,这是在西方腐朽文化渗透下使日本固有的道德意识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的畸形产物。既然这是在战后日本青年中曾经有着影响的作家,本书作者的客观介绍也是必要的。
可以完全称之为现代派的作家是大江健三郎、安部公房和开高健等人。他们运用卡夫卡式的变形和梦幻手法,开掘着日本社会的异化现象。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在表现现代社会的荒诞与丑恶世相上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日本现代派文学的流行,正是适应着日本社会高度资本主义化的发展所应运而生的。
这本书在叙写日本战后文学的历史和评议作家和作品两个方面是兼而有之的。作者李德纯是研究日本文学的学者。本书文笔清新畅达,材料丰实,是供人们了解现代日本文学状况的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