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中学生中流传新编歇后语 借影视片名表达烦恼心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1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记者来信

中学生中流传新编歇后语 借影视片名表达烦恼心境
记者最近在青海省西宁市采访,发现有一个手抄本在中学生中间流传。这个手抄本名叫《新编歇后语》,全是用电影、电视的名字来表达中学生自己的爱憎喜忧,一位中学生的父亲读了手抄本后流了泪,说:“我们太不理解孩子了!”
《新编歇后语》首先对中学生学习的心境做了这样的比喻:
上学——再向虎山行。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做作业——真是烦死人。考试中——警察与小偷。考试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师生关系紧张,在手抄本中处处可见,请看:
老师来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老师提问——哑女。老师批评——被告席上。被赶出教室——快乐的单身汉。
从手抄本看,学生最怕学校开家长会:
回到家——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雨。被开除后——流浪者。这里有坦率的自责、诚恳的忏悔、痛苦的眼泪、无情的自嘲。
对教学内容的枯燥、单调和教学方法的呆板,《新编歇后语》进行了讽刺:
语文——老北京的传说。几何——黑三角。代数——R4之谜。地理——九州方圆。生物——血疑。历史——华夏掠影。化学——精变。物理——神奇的电波。
据了解,手抄本之所以在中学生中流传并引起共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崇商厌学。社会上一股“全民皆商”的风吹到校园后,一些教师也动了心,言谈中流露出站讲台不如跑买卖的情绪。学生们见自己的老师一个比一个寒酸,倒羡慕起个体户来,他们把学习当作负担,应付了事,大不了失业,跑江湖,混个富翁!
没有玩的时间,从早到晚得不到宽松,这是使一部分中学生最伤心的。西宁市的学生负担普遍过重,除了正课外,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三到四个小时才能做完。学生出了校门口就叹道:“今天晚上又完了!”“我们想玩没空玩,我们想知道的书上没有,学校生活太让人厌倦了!”好多学生发牢骚。
这本《新编歇后语》反映了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学用脱节、方法简单等问题,反映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了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问题,但是,尽管知道《新编歇后语》的人不少,可多被当做笑料,记者希望有关部门的同志引起重视,认真思索一下:孩子们为什么这样想?
新华社记者 顾月忠 新华社通讯员 赵春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