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张五妮告诉了我们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0
第1版(要闻)
专栏:

张五妮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报评论员
读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观》这篇通讯,请广大读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同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张五妮和他们一班人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什么?
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如何,改革进展如何,社会风气如何,与这两个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很大。这是张五妮一班人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我们的改革和建设,都会遇到困难,甚至有许多“两难”的问题,克服它们,解决它们,冲出某些“死胡同”,就要靠党组织、党员的作用。例如,前几年农民群众“又不富,又怕富”,怕富又难以致富,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的带头致富,就起了推动作用。再比如,物质利益增加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只有大家积极性的提高,才能有物质利益的增加。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要靠党员积极的有时甚至是不计报酬的劳动起带头作用。改革中的阵痛,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往往容易使人泄气,而泄气又会延长阵痛、加剧消极现象。这时更需要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满怀信心地奋斗。他们的顾大局的行动,无疑会提高全民族的承受能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句老话,从这些意义上说,并没有过时。
张五妮一班人告诉我们的第二个道理是:党组织、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在认识和行动上解决好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党组织、党的干部,只有带领群众致富,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福星”;二、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而在贯彻中又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求实和开拓结合起来,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不“变味儿”,务求实效;三、要研究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规律,特别要研究把国家、地区、企业(集体)、个人各方面利益协调起来的“艺术”;四、要注意通过组织、制度的建设、思想、作风的建设,有效地防止社会上消极现象对党组织、党员的腐蚀。不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就会成为空话。
张五妮一班人告诉我们的第三个道理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丢。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当然也可以致富,如果他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话,当然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共产党一定要和“穷光荣”脱离关系。但仅仅做到“自顾自”,并不算一个合格的党员,更不用说作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了。只有把自己的富同群众的富挂起钩来,把群众的富高于自己的富,为了群众的富有时宁愿牺牲自己一些富,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样的党员人家才服气,这样的干部人家才拥护,这样的党组织才有号召力。有号召力的党组织才能带领群众前进。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把按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办事的人看成过了时的“傻子”,并且认为“只讲实惠”才是适应潮流的“新观念”。也许他们会用这种眼光看待张五妮,或者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难道张五妮就“傻”到不辨贫富、不懂金钱价值的程度了吗?如果他不懂得商品经济中的价值问题,他能带领群众把本村经济搞得那么有生气吗?关键是他具有一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一点,不仅使他保持了共产党员传统的“正味儿”,而且树立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形象。当然,我们不可再用拔高的办法去树立“典型”,更不需要把某个人的事迹变来变去作图解当前政策的宣传,也不是要求全社会的人都达到共产党员应该达到的思想境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我们的改革大业,需要这样一大批人!翻阅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看到,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每一次振兴,都离不开一大批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公众利益、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第一追求的人,都离不开这些人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和牺牲,离不开他们的突破、牵引、推动和支撑的作用。今天的中国不更是如此吗?广大群众不是更加迫切地期望这样的人物更多地涌现,更快地成长,得到更加广泛的宣扬吗?这就是张五妮一班人告诉我们的又一个道理,也许是最重要的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