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宏观失控 各自为政 磁带磁盘生产线的引进低水平重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1
第2版(经济)
专栏:

宏观失控 各自为政
磁带磁盘生产线的引进低水平重复
本报讯记者 王彦田报道:因重复引进,我国目前引进的录音带、录象带、软磁盘生产线已达73条,加工能力超过国内市场需求的一倍左右,而且,由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出口受外商控制等,产品返销率较低。另一方面,国外磁带、磁盘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磁记录材料工业的发展。
据中国磁记录材料工业协会反映,从国外引进的73条生产线中以合资办企业方式引进的超过40条,这部分设备多系港商转卖的,其技术属国外初、低档水平,并且大部分生产线属重复引进,仅由港商转卖进口的美国同一家公司的同一种生产线就有20条。这类企业,因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外销方式等原因,返销率很难达到合同规定水平,只好内销,国内市场容量小,多数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福建华侨录影磁带有限公司花200万美元引进的设备,因无订单,去年下半年已停产至今。广东顺德南华磁电有限公司今年7月份始,每月也只能开工一周左右。更严重的是,目前,漳州、西安、牡丹江、东莞、深圳、珠海、武汉等一些地方仍在与外商洽谈合资引进类似的磁带生产线。北京、福州、景德镇各合资引进一条生产线已经上马。
另一值得警觉的现象是,大量国外普通磁带产品涌进国内。尤其是不少假劣产品冒充国外名牌货,或有的合资企业按照合同返销出去的产品,经外商改头换面后又返回国内。
磁带、磁盘生产线低水平重复引进,伪劣磁带涌进,主要是因为国家没有相应的归口管理审批的机构和制度。中国磁记录材料工业协会的专家呼吁:尽快完善归口审理机构和制度,从宏观上把住关;立即制止生产线的重复引进,特别是国外低档生产线的引进;“以产顶进”,国内能够生产的普通磁带、磁盘产品应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磁记录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