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国产录相机,你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1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产录相机,你在哪里?
  本报记者 皮树义
录相机在中国人眼里已不是稀奇之物。据统计,国内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部门和机关、企业使用的录相机约有150万台,录相机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不过,这些录相机几乎都是洋货,国产录相机寥寥无几。
有关部门预测国内录相机需求量:今年约50万台,明年约70万台,1990年约100万台。可是,国内9家定点厂的录相机生产大都处于停顿状态。北京电视设备厂率先引进的第一条VHS录相机生产线,1985年建成试车,至今未能投产。我国从1979年开始研制录相机,时间已近10年,但目前仍停留在散件组装水平上。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很大,一方面是国产录相机工业起步艰难。这是为什么?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振兴电视中心设备、录相机、大屏幕显示设备技术政策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此作了分析。
盲目进口冲击国内录相机工业。去年国家正式批准进口家用录相机只有1万台,但各地进口达30万台;今年上半年已进口40万台,预计全年将达100万台。滚滚而来的进口浪潮耗费了大量外汇,也占领了国内市场。
录相机工业孤军奋斗,国产化步履维艰。录相机是机、电、磁、声技术结合的资金密集型产品,技术要求高,研制费用大,周期长,国产化涉及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部门。目前缺乏全盘规划,录相机行业独自奋战,资金短缺。上海录音器材厂只有部分电路元件实现了国产化,北京电视设备厂国产化金额也只占38%。
专家们建议,国家要有长远的产业政策,对国内录相机工业给予必要的扶植。取消对一些部门进口整机的免税政策,国内有条件生产的产品不准进口;对录相机定点厂家在资金、外汇上给予适当优惠;对定点厂家进口散件组装减免进口税,让厂家积累经验,学习技术,以便向国产化过渡。统一规划,组织各部门协作,加快国产化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