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陈旧观念影响深广 婚姻管理似有若无 一些农村早婚早育情况严重 湖南某地十六岁小妈妈非个别 贵州有些女青年十九岁生三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陈旧观念影响深广 婚姻管理似有若无
  一些农村早婚早育情况严重
  湖南某地十六岁小妈妈非个别 贵州有些女青年十九岁生三胎
本报讯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统计表明:1987年,全国有610多万人没到法定年龄就结婚。在一些农村中,早婚、早孕、非法同居、非婚生育的情况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河南省对浚县城关乡1987年1月至1988年2月间,共有808对青年结婚,其中478对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占59.2%。这808对新婚夫妇中,有249对女方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早婚率为30.82%;女方年龄在23岁以上的只有112对,晚婚率只有13.86%。有212对已生了一胎,有6对已生二胎,早育率为33.67%。
贵州省1987年早婚率为17.06%,早婚者有53.6%早育,其中已生了二胎的占15%,还发现一些19岁的女青年已生了三胎。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团头乡汉族人口中,20岁以前结婚的占90%以上,最小的只有14岁,16岁生孩子的已非个别现象,17岁、18岁结婚的十分普遍。全乡从1982年至1986年到乡政府领取“结婚证”的青年仅38对,不到结婚对数的5%。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早娶媳妇早得子,早生儿子早得济”的传宗接代旧观念,在农村中普遍存在。
——许多农村家长求富心切。劳力不足,就让子女早结婚另立门户或补充劳动力。有的青年小富即安,急于建小家庭。
——不少农村青年怕晚婚找不着好对象,怕晚育难产。
——农村青年定亲早,许多人15岁、16岁就定了亲,从定亲到法定婚龄要好几年。在这段时间,男方要经常为女方花钱,又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千方百计早结婚。
——一些地方婚姻管理工作不严,结婚登记制度不健全。有的干部认为,早晚得让人家结婚,早晚得让人家生育,对此放任自流;还有一些干部徇私舞弊,吃请受贿,为早婚者开“绿灯”;有些地方对结婚不登记的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不去制止。
——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错误地认为结婚是男女私事,只要双方自愿,举行了结婚仪式就算结了婚,登不登记无所谓。
——有的结婚男女青年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或者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遇到这种情况,双方索性就不去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