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海军试验基地三十年闪光足迹 无名科技英雄心血铸海上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海军试验基地三十年闪光足迹
  无名科技英雄心血铸海上长城
本报讯在海军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海军试验基地,目前已建成我国第一个具有海面、水下、陆地和空中综合测控能力的海上试验中心。据该基地司令员王惠悫少将介绍,他们已由过去只能执行单一型号导弹的仿制定型试验,发展到能承担海军战略武器、常规兵器、电子设备等上百种型号武器装备的科学试验。
这个基地创建于1958年10月20日。30年来,基地广大科技人员和官兵在资料缺乏、设备简陋、环境艰苦的情况下,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刻苦攻关,先后完成了近千项装备、设备试验,发射潜地战略导弹和岸舰、舰舰、舰空、空舰等各型战术导弹数百发;完成了投放鱼雷、布放水雷、投掷深水炸弹、发射各种口径舰炮炮弹的大量试验任务;提供了数千份数据报告和结果分析报告,试验鉴定了近百项导弹、舰炮、水中兵器、导航设备、电子对抗等装备。
在我军装备发展史上,这个基地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足迹:
我国第一个岸舰导弹营在这里诞生;
我国的第一枚导弹从这里飞向海空;
我国第一艘导弹快艇在这里定型后驶向海疆;
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在这里首次发射导弹;
我国第一艘新型导弹护卫舰在这里首次进行对空对海两种类型导弹发射;
我国新型轰炸机在这里进行第一次空舰导弹发射试验;
我国导弹核潜艇在这里进行首次水下运载火箭发射;
我国第一代舰船电子对抗设备在这里问世。
这个基地培养和锻炼了大批科技人才,现有科技干部近20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有200多人、工程师500多人。他们在鲜为人知的土地上呕心沥血,默默奉献,顶着狂风巨浪,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有些同志的骨灰最后也被撒进了试验海区。他们在完成试验任务的同时,广泛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近10年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其中有130多项获国家、军队科技成果奖,有两个合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些年还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为部队培训了数千名导弹操作人员。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个基地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为振兴沿海经济服务,先后承担了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的大地测量,渤海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微波定位,东北地区计算机开发等10多项科技开发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邹大毅 江汝标)(附图片)
图为舰对舰导弹攻击试验。王贞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