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重振旗鼓的英国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1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重振旗鼓的英国经济
  张振亚
伦敦《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0年版曾把英国钢铁公司前一年亏损近40亿美元列为当时世界钢铁业亏损之“最”。
8年后的今天,英国钢铁公司又取得了一个“最”的称号,但意义已大不相同。《世界钢铁动态》杂志最近比较了今年6月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每吨钢的成本以后,得出结论:英国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效率的钢铁企业。它的每吨钢的成本只有415美元,比美国、西德、法国、日本的成本都低,甚至劳动成本占优势的南朝鲜和巴西也无法与它竞争。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但是,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它扮演了一个走下坡路的衰老工业帝国的角色,经济上被西方主要工业国纷纷超越。在困难的70年代,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高达15%,而经济增长率仅为2%。当时,国营英国钢铁公司严重亏损,到1979年已接近倒闭边缘。那么这些年来是什么灵丹妙药使这个公司死而复生,并且成为国际钢铁业的佼佼者?
俗谚说得好,不动大手术治不好顽症。英国钢铁公司所以能以崭新面貌出现,主要是因为它进行了大整顿,动了大手术:8年来单是公司职工就被砍掉70%!多余的工人、陈旧的厂房、拿干薪的经理……统统被甩掉了。
从奄奄一息变为虎虎有生气的企业在英国并不只英国钢铁公司一家。著名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尤尼莱弗食品公司、考陶尔茨纺织公司、美洲虎汽车公司……近年来也都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局面反映了整个英国经济形势已大为改观。从1981年起,英国经济逐渐摆脱“滞胀”,在通货膨胀率大大下降的形势下保持了每年增长约3%的势头,在西方国家中发展速度仅次于日本。
而这一变化归根到底,是和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后所实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措施分不开的。
为了制服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位首相就任后实施了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为此1980—1981年英国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15%,失业人数增加了150万,但撒切尔夫人不改初衷,接着又制订了限制工会任意举行罢工的立法。为了让英国元气不足的企业通过整顿能再度驰骋于国际市场,玛·撒切尔政府又几次降低对工资、投资、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最高税率,这就为英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玛·撒切尔政府实行的私有化政策,即把310多亿美元的国营公司股票转让给个人,这在改进企业管理和缓和劳资对立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英国经济环境的改善也表现于它已成为最能吸引外国公司前往直接投资的国家。这种投资从1979年至今,已增加了一倍多。
另外英国目前每年新开办的企业数量已居欧洲各国之首。英国的创业资本(即风险资本)按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可同美国相媲美。
英国的经济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随着经济繁荣而来的是进口大量增加,外贸逆差严重,工资上升和通货膨胀威胁重新抬头等。玛·撒切尔政府为此不得不以12%的高利率去进行遏止。不过正如最近一些经济数字所显示的,英国8%的失业率已是西欧国家中最低的;去年,它的工业生产率又猛升7%,公司利润是近20年来最高的;由于国内外市场看好,今年制造业的投资预计将增加16%。这些都为英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厚实基础。
保守党举行年会前夕,白厅曾一再宣告,英国已不再是“欧洲病夫”,而成为工业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成员之一,看来,此话并非“虚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