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加快工会改革步伐——热烈祝贺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2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加快工会改革步伐
  ——热烈祝贺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全国各族职工关注的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首都隆重开幕,我们谨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改革10年来,工会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改革,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我国工会应有的社会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与广大职工对它的要求和期望还相差较远。加快工会改革的步伐,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已成为全国职工的强烈呼声。
长期以来,在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下,工会事实上已等同于党的一个工作部门或行政的附属机构,带有比较浓重的“官办”色彩和行政化倾向,相当程度地脱离了群众。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状况虽然正在得到改变,但是要求工会听命于厂长,甚至由党政方面任意改组和撤销工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说明,工会要想成为独立自主、充分民主、职工信赖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成为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政治团体,首先要处理好工会与党和政府的关系。
党的十三大文件已经明确,今后,党对工会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全国及地方工会推荐主要领导人,不包揽和干涉工会日常事务;工会在组织上要坚持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同时要善于按照工会的民主程序,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工会的决议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志。
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工会主要是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力的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工会应维护国家政令的统一,动员职工实现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政府应尊重法律规定的工会的地位和权利,支持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重要情况要向工会通报;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政策要同工会协商对话,使工会真正成为政府亲密的合作者和社会支柱。
在理顺工会与党和政府关系的同时,工会内部改革的关键是增强自身的活力。各级工会要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要敢于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旗帜鲜明地同一切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在历史上,我国工会代表和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曾被看成是犯了“经济主义”、“工团主义”的政治错误,多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纠正了这一错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工会要为工人说话,还会遇到一些阻力。在一些担负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的同志的心目中,一讲工会要维护职工利益,就认为是同党委和行政唱“对台戏”。一些工会干部也心有余悸,害怕再被扣上“经济主义”、“工团主义”的帽子,产生了“对党负责保险,对群众负责危险”的思想,不敢替工人讲话,或者想讲又怕挨整。
我们应当明白,工会为工人说话的权利是职工群众给的。职工群众组织工会,就是要求工会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的工会看到危害职工利益的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那么工人和工会的关系就会疏远。一个不能赢得职工信任的工会,怎能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呢?
诚然,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但是党和国家是从全局出发制订方针、政策,协调各方面利益的。而工会的职责则是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愿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决不能因为党和国家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就不需要工会来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强化工会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当然,工会为工人说话,替工人办事,也必须有全局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统一起来,对职工中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要多做思想工作,说服职工群众放弃某些过高、过急的不现实的要求。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国改革已进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要想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口,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工会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影响,教育职工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发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积极劳动,严守纪律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更大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