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为国分忧 住房自购——记机电部四十所“不抢紧俏货,挤钱先治窝”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2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国分忧 住房自购
  ——记机电部四十所“不抢紧俏货,挤钱先治窝”的人们
  本报记者 张振国
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人们的消费心理也是千差万别的。
正确的引导,可以把人们的消费资金用到符合国情民力之处;放松引导,则容易使人们把大把票子投向紧俏商品的抢购之中。
从大三线迁到安徽蚌埠市的机电部第四十研究所,近4年来,边搬迁,边科研,边生产,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虽然近两年盖起300套住房,但职工住房十分紧张,去年10月,他们曾计划在全所推行“个人住房个人买”,但由于人们的消费心理不相同,方案一直拖到今年
8月中旬还未正式出台。
一天早晨,所长兼党委书记陈宝山,听说所里有5家四出活动买回彩电、冰箱。他吃了一惊:“如果卖房方案再不出台,大家把钱花光了,别说略高于造价出卖公房,就是再优惠的价格,人们也无能为力了!”
于是,陈宝山就在全国抢购风兴起之时,夜以继日开会研究完善方案,反复宣传“个人住房个人买”于国于民的好处。他第一个带头登记购买已分给自己的一套住房,而且于8月27日第一个拿出大把票子交到市房产交易部门。所长一带头,另4位所领导也都取消了原来“先搞电气化,后治窝”的计划,各自筹款购买了一套住房。
正副所长一带头,95%的处级干部也都把消费资金投向了购房市场。原来所里有24位职工已买了冰箱,正准备开车购运回来。领导一引导,他们立即将到手的冰箱退了货,腾出钱来“治了窝”。
8月27日至31日,正是人们挤垮柜台、抢购日用品的高峰期,可是这个所却有76.9%的职工咬紧牙关,按照蚌埠市“个人买房可先付款30%”的规定,一次拿出70多万元,购买了已分和未分的230套住房。其中有3户已1次付清房款。其余可在7—10年内按价按息付清。
10月4日,陈所长领我看了他的住房。他家里没有冰箱,蔬菜放在地上,室内陈设简单。
“你付了30%的房款,还有70%怎么付?”
“从蚌埠市住房储蓄银行贷,从我每月工资中扣1/4多点,大约7年,就可按合同书扣清。早付利息低,晚付利息高,谁都争取早付清,早领到产权证。”
“这样不影响你们的目前生活吗?”
“有影响,也无太大的影响。房租不交了,不是可以省一点吗?所里工作干好些,不是可以多得一点吗?手头抠紧一点,商店里少跑一点,有了这几点,日子还是能过得去的。”
说到此,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们不是说为国分忧吗!10亿人民,每人分担一丝丝,国家的困难不就挺过去了吗?”
从这个所“不抢紧俏货,挤钱先治窝”的做法,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人们的消费心理,领导人引导与不引导,带头与不带头,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不知对这个看法,某些“失导”的官长以为然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