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再访磁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0-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再访磁灶
  本报记者 张铭清
有两年没去磁灶了。这次到闽南采访,晋江县委书记尤垂镇热情相邀:你可真得去看看。这两年,磁灶又变了。
2年前写下的“磁灶行”,曾用过“磁灶,遍地瓷窑,四处磁器,名副其实”的句子。如今,那些匍匐在山坡上土龙一般的土龙窑,大部分已被倒焰窑、多孔窑、隧道窑和辊道窑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开始被4000多台炼泥机、球磨机、压坯机、喷釉机、自动推进器替代,600多家拥挤在2.5公里街道上的陶瓷商店已有相当部分改造修饰一新。四面山坡上,一幢幢石柱红砖小楼掩映在万绿丛中。真有面目全非的感觉。
“两年前你来的时候,全镇工农业总产值是1亿元,去年达到1.3亿多,今年1.5亿是没问题的。”镇党委书记老陈在这里工作十来年,是磁灶变化的见证人。1978年前,这个有丰富瓷土资源和1000多年制陶历史的古镇,4万劳力在人均4分地上挣饭吃,人均收入56元。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到古陶之乡以后,镇党委、政府提出“兴陶富民”的口号,古老的陶乡才焕发了青春。如今,由2500多户农民集资办起了581家陶瓷厂,形成了磁灶、下灶、岭畔、下官路、大埔、钱坡、三吴7个陶瓷工业小区,并出现户办、联营一齐发展的新经济格局。产值超百万元的陶瓷专业大户也已不稀罕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材料市场上,磁灶为什么能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磁灶为什么还能稳步发展?
原来,磁灶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生产、销售、装修一条龙配套的经营办法。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他们不但及时提供整套建材样品供用户选择,还帮助选定规格、预算数量和造价。有的产品当地不生产,他们不远千里从外地购来为用户配套,甚至不惜工本,按用户的特别要求定做加工,他们实行包质量、包运输、包损耗,甚至可以先送货再收款。如果用户需要,磁灶还可组织装修队伍上门服务。灵活的经营,是竞争的有力武器,周到的服务,是对用户的感情投资,难怪磁灶陶瓷在如林强手中先拔一筹了。
难能可贵的是,磁灶的陶瓷专业户们并没有自恃有千年技艺,只吃老本,也没有陶醉在已经开拓的市场上。他们清醒地看到人才和技术的决定作用。在鼓励近千名老艺人、老陶工收徒传艺的同时,他们不远几千里聘请沈阳等地的大陶磁厂和大学名师讲学、担任技术顾问,还派出大批骨干外出见习取经,提高技能。近几年,全镇集资12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教育,开办两个陶瓷中专班,抓紧培养后继技术人才。
磁灶是闽南著名侨乡。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广泛收集海内外最新陶瓷样品和资料,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结合实际开展技术革新和科研活动,先后研制成功富有特色的色砖配方、乳浊釉水、稀土元素氧化物“镨黄”等一批新工艺、新产品。如今,日产万平方米的建材产品销往全国,并进入东南亚市场,今年1至7月已出口创汇91万美元。
陶瓷业的发展带动了包装、运输、装卸、建筑、机修以及交通、邮电、商业等服务行业的兴起,逐步形成了以一种行业为主的专业村。琼瑶、东山两个运输专业村和6个运输联合体拥有400多部汽车、拖拉机。为了适应陶瓷业发展的需要,由11幢大楼组成的磁灶建筑陶瓷市场正在兴建。总投资600万元主要依靠群众集资解决。
汽车在山脚下的公路上驶过的时候,县委书记指点着山坡上那一座座设计精巧别致的小楼问我:
“怎么样?可以跟厦门集美的建筑媲美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